如何把握关键期培养孩童饮食习惯

更新时间:2023-02-09 00:41:59 阅读: 评论:0

-->

    2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改善计划”,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宁波8所城市启动。

“一到宝宝吃饭我就紧张!费了好长时间做的饭都剩下了”、“我的宝宝一天不吃饭好像也不饿”、“孩子不爱吃菜”、“喂宝宝吃饭全家总动员就像打仗”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概有40%-60%的儿童存在挑食偏食问题,以及不好好吃饭等种种不良饮食习惯。

专家介绍,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和父母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食育”有关,而要让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一定要从婴幼儿,甚至更早的时期抓起。

1四成中国孩子爱挑食

在日前结束的“多国文化交流夏令营”中,中国一位叫迪迪的小朋友,上了餐桌抓起鸡翅就啃,然后就挑五花肉吃;而一位日本小姑娘挑的则是西红柿炒蛋和虾仁。之后举行的家庭厨艺比赛,迪迪也只挑大鱼大肉,一点蔬菜也不要。

专家们介绍,迪迪在餐桌上的表现,印证了中国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饮食行为。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发生率:高达40%-60%。

其中挑食发生率是39.7%。挑食,一般都是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等。

年龄段:见于各种年龄,好发年龄为2-6岁,其中49.20%的6岁的孩子挑食。中学生问题也相当严重。

常见的问题症状有: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边吃边做其它事情(看电视、玩玩具等)、吃饭时走来走去、饮料、零食过多等。

还有个症状是“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某些味道的食物”。

调查发现,85.2%的孩子钟情洋快餐,有的孩子起码每周要吃一次洋快餐,有的甚至天天吃,特别是中学生,很多人就拿麦当劳等洋快餐当早餐。还有偏爱甜食等。

不良饮食习惯,还有“早餐不正常”。

很多孩子不吃早餐,有的因学校离家太远,来不及吃;也有父母工作忙,早早离家上班,没时间为孩子做等。

2习惯不良影响智力发育

造成营养素缺乏

不良饮食习惯会造成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的缺乏。

最缺的有矿物质钙、铁、锌等,以及维生素A、D、B等。

其中维生素B,因为是水溶性维生素,容易从尿中排出;体中无贮存,需要每天补充;烹调不当容易导致食物中B族维生素丢失等,再加上饮食不良习惯(孩子们钟情的洋快餐中,维生素B少得可怜),对儿童来说,是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

维生素B1的儿童缺乏率,北京市郊区为44.15%;台湾则为16.6%。

维生素B12的儿童缺乏率,重庆地区为31%;而比较穷的拉美地区也才为38%。

在我国北京、天津等四个地区的调查显示,血清维生素A含量低的儿童,有21.4%~39.3%之多。

营养缺乏影响发育

(1)影响生长发育:调查发现,由于营养不良,造成孩子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的,城市中有5%-6%;农村中有10%-12%。

(2)智力发育迟缓:人的聪明才智固然与先天禀赋的遗传有关,但也与营养因素的影响有关,因为营养物质是人的智力与脑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如,不好好吃饭、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行为,会造成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素的缺乏;喜吃的洋快餐炸食,在烹饪中经受高温焦化,可使蛋白质变性。而蛋白质、核酸、磷脂和卵磷脂的缺乏会使脑细胞数减少,脑体积变小,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发育差,造成智力发育迟缓。

不吃早餐,孩子肚子饿,注意力难以集中。脑供血不足,影响大脑发育,影响智力。

如果孩子爱吃零食,经常处于饱食状态,消化道血管扩张,周身血液集中在胃肠道,以至脑部缺血缺氧,也不利于大脑的发育。

铁的不足或缺乏,也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学习努力,但成绩不好。

其生理影响,还有“免疫力降低,贫血、功能性便秘”等。如,B族维生素的缺乏,就可让孩子贫血、免疫力下降、生长迟缓,B1持续缺乏3个月以上,就会出现疲乏、烦躁、头痛、食欲不振等。

(3)影响心理素质:专家介绍,挑食的孩子在家中受到特殊照顾,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让挑食的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等性格素质。在夏令营的餐桌上,专家多次发现,有的孩子一上桌就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拉到自己面前,不管不顾地大吃特吃,这样会影响到他今后的社会发展。

3习惯刻进大脑有关键期

为什么会造成挑食、偏食习惯?专家介绍,有遗传因素,有的人与生俱来就对某些食物缺乏兴趣;但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溺爱、娇惯、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不良示范等,让孩子没有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大脑形成了兴奋灶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是:胎儿期、出生后~6个月、6个月~3岁。3岁前大脑发育将完成人一生的90%,3岁时大脑的重量=成人的80%。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要在大脑还是一张白纸时开始。

科学家曾对很多出生不久的婴儿进行了长达14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婴幼儿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在他们14岁时已经达到了“定型”的状态,以后很难再改变。原因是人刚出生时,神经细胞还是“一堆散沙”,需要在外界的刺激下建立起各种联系。为什么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大米饭?父母不爱吃洋快餐,而孩子特别喜欢吃?这和小时候这类食物已使大脑皮层食物中枢形成了优势的兴奋灶有关。

兴奋灶形成有关键期

根据大脑的发育,培养孩子不挑食、偏食的习惯有几个关键期:

(1)胎儿期:研究结果显示,宝宝在妈妈腹中时已接受了妈妈饮食习惯的熏陶。

(2)0~6个月:宝宝一出生味觉细胞就已发育,当给他甜味食品便表现出微笑和满足;有苦味的药物(如维生素K)放入舌头上时宝宝会大哭;婴儿舌头上的味觉细胞不但已发育,而且还有记忆功能!婴儿时期尝试过的食品,往往终身难忘。记忆功能往往反映了宝宝的大脑的发育。因为母乳会有很多食物的味道,“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断奶后,更愿意尝试不同食物”,所以最好母乳喂养。

(3)6个月起:开始添加辅食起,父母就要注意孩子好的饮食习惯的养成,要做到食物品种的丰富与多样。有一位母亲说,为给孩子补血,喂他肝、血做的食物,但他不爱吃。不爱吃,也要喂给他吃,让他大脑的食物中枢和这种食物建立起联系后,他就会接受并喜爱这种食物了。

(4)1至3岁半,这是孩子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期间,父母切不可一味迁就,纵容孩子挑食、偏食、把零食当饭吃等“恶习”。很多孩子偏爱洋快餐,不爱水果和蔬菜,可能和此时的不良喂养有关。

好习惯要“画”在白纸上

“不好好吃饭”等不良饮食习惯,是因为在他的饮食习惯还是一张白纸时,好的习惯没有养成。

习惯,是一种行为模式,是反复“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其实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婴儿生来就有一种被称为无条件反射的先天性反射活动。在家长的关照下,宝宝依靠这类反射维持自己的生存。在这些先天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他们开始接受从家长那里来的“教育”,形成各式各样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继而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而我们的父母“食育”的方法不对。专家介绍,我国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喂饭是每个父母的天职;而欧美的父母则喜欢早早地让孩子自己吃饭,因为那样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让孩子适时自主吃饭

1岁小孩开始渴望自主进食。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寻找食物是动物的本能,我们可以看到,婴儿一出生就会用啼哭来表示饥饿,用嘴来寻找食物,稍大一点,就会用手捧着妈妈的乳房或奶瓶快乐地吮吸。随着小孩的生长发育,到了1岁以上,饮食量不断增加,对各类食物的适应能力渐渐增强,咀嚼功能逐步建立,对食物的色香味有了自己的辨别力,这时小孩就开始有自主进食的渴望。

所以在这一阶段,应该让小孩逐步成为进食的主体,父母的作用应从主导转变成辅助作用,通过鼓励和协助小孩进食,让小孩感到进食的快乐,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

喂饭让小孩“受伤”

如果这时父母仍然给小孩喂饭,势必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一,是对咀嚼功能的伤害。由于父母喂饭,往往导致小孩进食时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齿的正常发育、脸部的肌肉锻炼受到影响,对牙齿的坚固、预防龋齿等起到不好的作用,甚至对小孩未来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二,是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食物咀嚼不充分,咽下肚子不易消化。

其三,是心理负担过重或角色不明。在喂饭的过程中,父母的各种行为和形形色色的表现,给小孩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伤害。如有的父母由于赶时间,一边喂饭一边催促小孩快吃,久而久之会使孩子感到吃饭是一种负担,觉得进食毫无乐趣。许多孩子对吃饭所持的抵制态度,厌食、挑食的习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还有的父母,在给孩子喂饭时,往往一边喂饭一边与其做游戏,一顿饭经常要喂一个小时以上。这样作为孩子心情固然不错,但是孩子并不明白这是在吃饭还是在做游戏,角色不明。会形成不良习惯,一旦没有游戏伴随,饭就吃不下去了。这种行为如继续下去,将导致小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还有的父母在喂饭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一边喂一边承诺给孩子各种东西。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可能认为,通过吃饭可以获取某些利益。

其四,会影响小孩动作平衡的建立。据专家研究,中国人聪明与我们长期使用筷子作为进食的工具有关。孩子自主进食,完成一个进食动作,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协调配合,如用筷子,动作就更加精细,协调与平衡能力就更强。如果到了五六岁仍需父母喂饭,这对孩子的动作平衡与协调,甚至对智力都有不良影响。

还有,喂饭过量可能将孩子的胃撑大,造成小儿肥胖。

父母应让孩子知道,吃饭的主体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吃饭是自己生长的需要,并不是为父母而吃饭。

孩子刚开始单独进食时,洒落食物、弄脏衣物,不予责怪;对孩子在吃饭过程出现的不良行为不迁就,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4父母都要学会“食育”

很多家长问: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很难,不能立竿见影,现在孩子已经挑食、偏食了,怎么办呢?专家介绍,“医教结合”是个好办法。

饮食行为教育:是让孩子对健康美味形成牢固印象,使孩子逐渐把良好饮食习惯、健康有益的食谱的摄食方式,都变成自己的习惯。

医学方法矫正:挑食、偏食习惯带来的最不利后果是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族的缺乏,B族维生素作为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因子,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食欲;而缺乏时则会引起食欲不佳,从而加剧儿童的挑食偏食现象,造成恶性循环,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厌食行为。所以适当地补充维生素B,可以刺激肠胃蠕动,增加儿童食欲。父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学方法的矫正。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4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9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关键期   孩童   饮食习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