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
桂贤娣表示,孩子初入学,与班上的同学、老师都有一个相互了解和适应的“磨合期”,可能要持续一 两个月。期间,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可能会出现些小误会,家长不要表现得过于急躁。
桂贤娣说,有一天,她路过校门口偶遇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那位家长指着一块铭牌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这个学期还是这个xxx教你,我花血本也要帮你转班,转不成班就转学。”当时,周围还有其他三四个同班的孩子。
见此情景,她停下了脚步,客气地告诉那位家长,如果对那位老师有意见,可以跟老师交换自己的看法,或者向校长反映,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且不论究竟谁对谁错,家长的这种言行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孩子厌师、厌学的情绪。
“理解老师,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有利于帮孩子开一个好头。”桂贤娣表示,如果有何误会或不解,家长可找个适当的时机跟老师沟通,最好不要在上课或放学时将老师“打围”。
不随口给别的孩子贴标签
除了学习,如何与新同学友好相处也是一年级新生即将面临的新课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让孩子产生孤立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桂贤娣举例说:一次上课时,学生小A突然举手称自己的卷笔刀不见了。另一位学生小C当即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卷笔刀说:“老师,他的卷笔刀在我这儿。”原来课间时,小C见摆在小A课桌上的卷笔刀样子很好玩,于是就拿起来玩,后听到有同学叫自己,他把卷笔刀往口袋里一装就跑出了教室。
本来这件事到此为止。放学后,小A随口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叮嘱他一句话:今后不要跟小C玩了,他手脚不干净,是小偷!“小C是小偷!”这句话很快在班上蔓延开来。小C觉得很委屈,家长更是难以接受,误会进一步升级。后来,桂贤娣通过亲身演绎,表明自己并非故意要拿学生的东西,终于帮小C“平反”。
桂贤娣笑言,一年级的孩子多半还比较“糊”,往往分不清哪是自己的东西,哪是别人的东西,再加上好奇心驱使,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引起了同学间的误会,有时还升级成家长间的矛盾。
她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准备过于花哨的学习用品,同时要告诉孩子,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不要翻同学、老师的背包。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在背后议论别的孩子及其家庭,随口贴标签。
家长角色转变不要过快
“你是小学生了,再不能像幼儿园那样岔着玩了,心思要多用点在学习上。”桂贤娣说,有的家长角色转变太快,孩子上从幼儿园时只要吃好、喝好、玩好、睡好就行,一进小学就大踏步要求孩子学好,弄得有些孩子没上几天学就开始想逃避上学。
“你一直以为我是好学生吧?”桂贤娣说,直到考入北外后,女儿才主动向她坦白一个事实:很喜欢看电视。妈妈不在家时,她常常偷偷看电视,常常是将手指放在开关键上看电视,只要一听到钥匙转动的声音,就立马关上电视,用几秒钟的时间跑回书桌前假装学习。
“你不准他玩,他会想方设法去玩。”桂贤娣说,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天性,与其这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不如教会孩子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应该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4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9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