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拖拉并不是遗传,但却会让人急死。即使是拖拉的人自己,也会为这种行为感到烦恼。拖拉是以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来表达:“我不想做,你不能强迫我。” 比起对父母说“不,我不想做功课”或“不,我不愿帮家里做家务”,孩子觉得用拖延或健忘的方式不会让自己陷入大的麻烦。拖拉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买际上做的是他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父母要他做的事情。 可以给拖拉另起一个名字,就是“不抵抗”。如果父母不管不问,这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拖拉还可能是孩子获得关注、报复或逃避困难的一种无意识的方式。拖拉的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行为背后的目的。 “下午放学到家3点半,做作业4点半,吃晚饭5点半,看电视7点,上网8点.继续做作业8点半……”从这个学期开始,实验小学四(3)班的孩子们每天都要上交一份额外的作业:记录每天放学回家后的时间表。班主任老师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拖拉的孩子改掉做事磨蹭的坏习惯。 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甚至遥遥无期,直到再也无法拖延时,才临时抱佛脚。这种行为极具破坏性,也是很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滋生,隋性,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力时,或要做出抉择时,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已轻松些、舒服点。 有些孩子深陷挣扎泥沼,在主动性和惰性间相互拉扯,不知所措;时间也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有效率地做每件事情,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做事情,避免孩子养成拖拖拉拉的习惯。 日常生活上的事,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他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逐渐学习快速地穿衣服、吃饭、准备上学的东西…… 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父母态度耐心的等待,并且对事情的闲难度给予一些正面评价,如“收拾好床铺很不容易。”“一个小时要做好这个模型的确很困难”等。这些持正面肯定的评价对孩子有潜在的鼓励效用。 如果孩子成功做完这件事情,他们就会知道有一件很难的事情被自己解决了,因而会产生满足感;如果孩子没能顺利完成这件事情,也会知道父母了解这件事很难完成,因此而感到被了解的安慰。因此,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经常有懒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现象发生,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4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90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