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幼儿不合群的教育小贴士

更新时间:2023-02-09 00:41:15 阅读: 评论:0

-->

家长甲:我都四岁多了,哪儿都好,就是太“独”了,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 家长乙: 我的见到长辈或别的小朋友不爱打招呼,总躲。 家长丙:我那儿子更出格,在里不是招这个,就是惹那个,弄得别的小朋友都不跟他玩,老师还经常找我们家长谈话,真是没面子。 分 析 几位家长的焦虑反映的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不合群。三岁以后,如果较长时间不和小朋友一起、经常独处、以及被别的小朋友孤立等等,都可以称为“不合群”。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群”是指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或懒于交际的一种特殊心态。孩子如果总是不合群,就会因为缺乏与同伴的交往,而产生孤独、执拗、任性等不良心理,这对智力发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因此,引导孩子喜欢交往、顺利交往,使他们愿意参加群体活动,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一、不合群的成因 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氛围不良 比如关系不和、争吵不断,或长期不在家,缺少交流等。这样的环境极易导致幼儿产生心理压抑。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与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绝,长此以往极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极的内向性格。 2.养育方式不正确 不良的养育方式包括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幼儿“有求必应”;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形成了幼儿“虚高”的自我评价;随意训斥、打骂幼儿,给幼儿的带来阴影。溺爱和“虚高”的自我评价极易使幼儿形成过分的自我中心、过度依赖、倔强、适应能力差等不良品质或,从而使幼儿缺乏交往动机,直至不愿交往。“大棒政策”更加不能培养主动交往的幼儿,相反很可能给幼儿的交往造成终生障碍。 3.交往环境单一 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防止孩子被同龄伙伴抓咬,就禁止孩子与其他同伴交往,导致幼儿交往的机会被剥夺。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缺少正常的交往环境,就会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不会商量,不会谦让,不会主动争取朋友,从而直接影响幼儿交往态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解决不合群的小贴士 1.专门购买培养孩子社会性品质的书,借助书中人物的成功“案例”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 2.在生活上要早入手,让孩子尽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3.培养相关技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幼儿具有从众心理,喜爱模仿,易崇拜有本领的人。因此,提前教会孩子一些“绝活”,如拼插模型、折纸、剪纸、歌曲、童谣等,就会增强他们对其他孩子的吸引力。 4.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会交往。比如,让孩子多参加和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如何生活,如何相处。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日或节日,主动邀请其他人一起庆祝,增加幼儿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机会。 5.联络老师,在游戏时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当众讲话的能力。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多表扬这样的孩子,提高他在小朋友中的地位。 三、解决不合群的小贴士 1.专门购买培养孩子社会性品质的书,借助书中人物的成功“案例”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 2.在生活上要早入手,让孩子尽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3.培养相关技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幼儿具有从众心理,喜爱模仿,易崇拜有本领的人。因此,提前教会孩子一些“绝活”,如拼插模型、折纸、剪纸、歌曲、童谣等,就会增强他们对其他孩子的吸引力。 4.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会交往。比如,让孩子多参加和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如何生活,如何相处。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日或节日,主动邀请其他人一起庆祝,增加幼儿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机会。 5.联络老师,在游戏时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当众讲话的能力。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多表扬这样的孩子,提高他在小朋友中的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4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8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贴士   幼儿   不合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