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指出,《纲要》的研究制定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基本成熟。
对《纲要》给予“基本成熟”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早在今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发布之际,有关人士就在解读纲要文本时指出,这是到目前为止所能达成的教育改革共识。言外之意是,虽是征求意见稿,但要在进一步征求意见基础上修改文本,达成更多的共识,难度颇大。
随后的发展,也基本印证了有关人士的解读意见———《纲要》在结束第二轮征求意见半个月之后,4月15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决定了下一步工作;再半个月之后,《纲要》得以通过。虽然最终的文本尚未公开,但从进展速度看,对此前的征求意见稿进行大动的可能性不大。比如,对于公众关注的教育投入问题,在第二轮征求意见中,不少人士建言应在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2012年达到GDP的4%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到2020年的投入比例,但从新华社消息看,对于教育投入还是维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再比如,对于公众最为关注的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问题(教育部在统计第二轮征求意见时,曾发布消息说公众提意见最多的是学前教育问题),在征求意见结束之际,参与《纲要》起草的教育部人士就明确表态,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不现实。
教育改革牵涉到各方利益的调整,要增进新的共识确实不易,或者说,为了增进新的共识,有可能导致《纲要》迟迟难以出台。所以,相对于关注在第二轮征求意见中究竟有哪些“合理”意见被吸取——— 教育部曾表态,要对所有意见逐条梳理,采纳其中的合理意见——— 眼下更应将目光投向《纲要》的落实以及在落实中的进一步成熟上来。
客观上说,制定更为完善的《纲要》是公众的期待。但如果《纲要》很完善却不执行,只是“墙上规划”,那再完善的《纲要》也对现实改革无益。从我国的教育现实和社会现实看,如果能从今年起顺利落实《纲要》达成的改革共识,已经难能可贵。比如,推进政校分离管办分开、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尝试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仅此就会让大家看到改革的希望,从而增强对教育的信心。
1993年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订和执行,最大的问题不是《纲要》的制订,而是对《纲要》文本的执行。其中,最被公众熟知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 D P的4%,就是这一《纲要》文本的贡献,但在时隔《纲要》所确定的最后期限(上世纪末)10年之后,这一规定仍未达到。这告诉我们,监督2010年版《纲要》切实按照文本执行,是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从《纲要》文本以及这次国务院会议对《纲要》“基本成熟”的定性看,《纲要》在执行中完善、成熟还有很大的空间。首先,《纲要》应在执行中,将21个“逐步”、41个“探索”全部付诸行动,并适时取消“逐步”和“探索”。在一些重大改革上,《纲要》几乎毫无例外地都用了“逐步”和“探索”,教育部门对此的解释是,不用那么肯定的语气,这是科学与务实的态度,那么,我们期待科学与务实的态度能体现在落实中,不要让逐步和探索变为到了2020年还在逐步,还在探索。
其次,有关共识还可在《纲要》执行中进一步增进和扩大。如前所述,《纲要》的文本是现今条件下(物质条件与教育观念)所能达成的共识,那么,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达成新的共识的条件有可能具备。比如,将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可成为5年之后的教育议题;在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4%之后,对2020年的教育投入进行规划,也可提上议事日程;在取消大学行政级别的改革试点中,对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也可从现在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转变为“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须知,10年前,我国大学还在提升行政级别,现在取消行政级别不是已入《纲要》吗?
《纲要》能否开启我国教育的新局面,就取决于对已达成的教育改革共识的实践,以及对教育改革共识的不断增进,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4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87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