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
【讨论主题】
近年来,社会群众对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来自深圳的张育彪等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当前在全国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阶段非常迫切,时机已经成熟,国力能够承受。
义务教育延长是大势所趋
记者:我国是否具有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条件和能力?
张育彪:我认为,如今在全国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而且时机已经成熟,国力能够承受。说非常迫切,是因为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迫切需要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过去那种依靠低价格人力资源、低成本来料加工、低价格产品出口夺取市场的做法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未来中国要想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占据制高点,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全体劳动者的基本素质,而这要通过实施12年强制性、免费义务教育来实现。
说时机成熟,是因为目前全国范围内的9年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入学率接近100%,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已全部免收学杂费,使义务教育进一步迈向了免费教育的更高层次,进一步将义务教育年限从9年扩展至12年,从初中延长至高中阶段已成为大势所趋。
另外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国力是可以承受的,我算了这样一笔账:根据2008年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500多万人,如果以年生均学杂费1000元计算,实行高中阶段全免学杂费,政府需新增教育投入450多亿元。同样以2008年我国GDP300670亿元计,如果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从当年实际3.48%增至法定的4%比例,将增加教育投入1560亿元,普及高中教育所需费用只占其中的小部分。
教育投入比重应提升至4%并写入《纲要》
记者:媒体已经报道,目前我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尚不足4%,如何确保教育投入?
张育彪:我建议将实施12年义务教育写入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让老百姓看到盼头,并成为各级政府努力的目标。
同时,尽快将教育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4%,未来几年内争取提升至5%,为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提供财政支持。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目前中国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需要站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高度,切实提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尽快修改《义务教育法》
记者:现在一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孩子一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延长义务教育得不到实施。如何改变这一情况?
张育彪:《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施行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法律,规定了义务教育的个人、家庭和政府义务。如果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处于此年龄段的青少年就必须入校读书,而不能进入社会工作,家庭则必须履行协助义务,各地方政府也必须提供财力、人力和物力保障。因此,要使十二年义务教育得以顺利推行,就必须尽快考虑修法事宜,使《义务教育法》在有力推动全国实现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早日实现再立新功。
试行12年义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适龄青少年全部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从目前的实际看,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的青少年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而费用正是关键原因。由于城市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因贫困而放弃读高中的毕竟属于少数。因此,建议国家率先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推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首先使读不起高中的农村孩子受益。随父母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样政策。对城市地区则首先对家庭困难者实行免费入学。待时机成熟后,再将高中免费教育推广到城市地区。鼓励有财力的城市对高中学生实行免费入学。
(深圳特区报北京3月2日电)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4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83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