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手记:怎样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

更新时间:2023-02-09 00:39:32 阅读: 评论:0

-->

孔子曾说“郁郁乎文哉”,教育孩子,我们除了要教给他书本知识以外,还要培养他的人文素质,这种人文素质说白了就是让他身上有一种书卷气。这种书卷气并不是纯粹有了书本知识就能获得的,这种气质的获得在于一个人丰富的见识和阅历。一个只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人是没有创新力的。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见识和阅历,提高他的创新力呢?那就是百闻不如一见,让他对书本上的事物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个亲身体验。

首先让他周围有一个人文氛围。儿子从小就生活在校园中,他很熟悉校园的环境和氛围。每天散步的时候,他经过校园的图书馆,教室,看见三五成群的学生拿着书往教室中走去。正像一首歌中唱的“白发的教授,漂亮的女生”是他经常见到的情形。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他爸爸也在外地读书,家里只有我和儿子俩,那时儿子很小。有时研究生上课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上,我去老师家里上课,总要带上儿子。尽管他听不懂我们大人之间谈的内容,但是他每次都很安静地坐在那里。很有趣的情景是,儿子在我们师生的对话中,昏然入睡,经常上完课后,儿子也睡得非常香甜。怕他着凉,师母总要拿他家的毛巾被给儿子盖上。

后来他大点之后,我们有时拜访一些著名学者,也带上儿子。著名学者张国良是我家的邻居,我们举行家庭聚会的时候,儿子也很大胆地与张先生交流。张先生出国回来的时候,总不忘给儿子带点小礼物,比如德国汉堡大学的茶杯,台湾的点心,瑞士的巧克力。儿子与他现在已成忘年交。我们也经常叫学生到家里举行读书沙龙,儿子也参加。有了这些熏陶,儿子对大学,对学术已不再陌生,当他看到一些学术专著,他会很感兴趣地翻一翻,说这个人我认识。俗话说“读书人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说的正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我就带儿子去参观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动物园,植物园,工厂。像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甘肃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他是最爱去的。我们家最大的花销是旅游和购书。每次去一个地方之前,我们总要查资料,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文化特点,当然还有风味小吃。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我们每次的游览总是乘兴而去,兴尽而归,收获颇丰。

有一次我们去甘肃平凉,当地有一个著名景点叫崆峒山,是道教胜地,这个当地人都知道。游览完崆峒山之后,我们看介绍发现,离平凉不远的泾川县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北魏时期的石窟遗址,我们一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立刻乘车前往。

到了县城,我们向当地人打听石窟的位置,有个摩的司机把我们带到一条乡间小路,指着不远说,前面一百米就是。我们下了车,兴致勃勃地走了一百多米,所看到的还是一片农田,根本没有石窟遗址。看到有一个和善的老者,牵着一头毛驴迎面走来,我们又问老者石窟在什么地方,老者指着远处的山说,不远,就在那座山上,有十几分钟就能走到。

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往前走,我们的右边是古老的泾河在缓缓地流淌着,我们的左边是绿油油的农田,初秋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人身上,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这美好的田园风光。每次看到农田里忙碌的农人,就向他们问路,他们总是说,不远,就在前面。远处的山一点一点在向我们靠近,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走到山脚下。看到一座整齐的院落,门口写着“泾川县北魏石窟遗址”。走进院子里,院子里静悄悄的,我们大声喊有没有人,终于有一个管理员从一间平房里走了出来。在收了我们五块钱之后,他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山洞,里面赫然坐着几尊千年古佛。古佛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其中衣服上的彩绘,至今仍很清晰。在这一瞬间,时空好像发生倒转,我们似乎回到了遥远的北魏。

回到家后,儿子写了一片游记,其中他写道“我们在经过一番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历史。历史已不再是历史书上枯燥的时间,事件。我好像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工匠,在一点一点开凿着佛像,他脸上布满灰尘,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滚落下来……”。此后,他对历史很感兴趣,买了很多历史书。

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我一直坚信“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读万卷书远比不上行万里路,现实活生生的世界就是一本大书,它能教给我们的更多,更丰富,更生动。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8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手记   培养孩子   人文   素质   父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