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一片争议声中仍然继续前行。虽然在北京大学看来,这种尝试在打破以往通过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选拔的做法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然而在习惯了应试教育的中小学来看,这种尝试又和以往的任何一次尝试一样的换汤不换药,并不是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对高考评价体系的改革。因为从今年已经获得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39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们推荐出来的人选来看,他们都是“百科全书”似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主,可以想象到的是这些校长们迫于公平的压力,仍然是用标准明确、易于判断的学习成绩为标准,推荐了优秀者。殊不知,这样的制度以及操作流程无形中就规避了那些先天投入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广大农村中学:一是农村学校根本无法获得钦定的推荐资格,二是在师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偏向城市的评价标准下的优秀学生……
然而,这些问题还没化解的情况之下,又传来一些名校明年仿效的大幅度提高自主招生人数的消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消息在四眼先生所在的乡下传开,许多人觉得这些政策不仅让教育公平有失公允,更是无情的伤害了广大农村地区一线老师的积极性。有农村老师就直言不讳的说,“这样改,就是在为大城富校准备一场名校”盛宴“”,“不仅要让我们既输在起跑线上,还要我们输在跑道上”。
因此,四眼先生认为这项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举措不应有意或者无意的规避农村中学、农村学生,同时希望广大的决策者不要用越来越明显带有城市取向的政策来对待中国的乡村教育。
我们必须看到乡村教育不仅仅作为以城市化为中心的现代性教育体系的参照与延伸,立足乡土价值的乡村教育本身同样可以作为现代性的精神资源而进入现代教育整体框架之中。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的乡村教育,找到自身的价值可能性与合理的精神资源,在为乡村少年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能够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乡村生活方式重新建构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乡村教育也能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慰藉。所以,我们的乡村教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四眼先生呼吁所有的有识之士多多关注乡村教育,所有的决策者能够立足我国的国情,不能用业已习惯城市化取向规避乡村教育。
那么,怎样改才不会忽视或尽可能少冷落农村娃?
四眼先生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配齐网络教学设施、科学实验室和音乐、体育及美术等现代化设备的同时,加强教育的城乡交流和国际交流,尽快消除区域差别,尽快消除由于环境制约带来的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
其次是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遏制住“教师一好就进城”的现象,为乡村教育留住优秀的人才。同时要大力鼓励优秀人才下乡任教支教,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加油。
当然四眼先生更希望能够改进自主招生或以后的校长推荐标准,给那些暂时土头土脑、“不会说话”或“见人脸红”的农村孩子也留下一些奋斗和努力的空间。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8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