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国孩子的创造力

更新时间:2023-02-09 00:38:52 阅读: 评论:0

-->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青少年时期,创造力更多地体现为想象力。创造力的匮乏,无异想象力的匮乏。

那么,究竟是什么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拖了"第一"的后腿呢?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有无和强弱,固然需要相当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爱因斯坦语)。试想,如果没有人类自古以来"上天入地"的想象,怎么会有今天的"星际航行"和"洋底漫游"?想象力是青少年的天赋。如果这一天赋得不到培养和延续,如果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早已折断,我们如何寄望未来?

然而,又是什么束缚了青少年想象的翅膀?审视一下现实,就不难找到此问题的答案。畸形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气喘吁吁,沉溺于高分数的竞争和记忆性知识的重复之中。进入大学前,连喘息的机会都得不到的孩子们,如何在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也许大家都还记得一则故事:一个小女孩把弯弯的月亮比喻成长长的香蕉,妈妈认为孩子的想象很形象很有人情味,但另一个小女孩却说,"错了!我们老师说了,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书上说的像小船"。我还亲耳听过老师嘱告高考生,作文时宁可四平八稳,也不要独树一帜。在无尽的说教下,思维路数和标准答案都是既定划一的,学生哪里还有展开想象的空间?

由想象力问题,我不禁联想到近来颇有争议的另一个话题: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中学阶段进行文理分科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从长远发展考虑,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文理二者相辅相成,在素质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法国作家福楼拜将科技和文艺比作两座"塔",它们在"塔底"分手,在"塔顶"牵手。这个比喻既道出了两者的不同,也道出了两者可以融合也必须融合的真理。比如,文艺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不同的角度,以使人们去观察和感悟社会人生,这种艺术想象的作用完全可以平移和借用于科学思维中,用以扩展科学发现的视角,增多科学思考的灵感,从而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想象力需要多种"肥料"的滋养,人为的单向度培养只能窄化思维空间,扼杀原创的活力。

"倒数第五"的排名是一种尴尬,也是一个有力的警策。当然,解放青少年想象的翅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从点点滴滴做起。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7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创造力   中国   孩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