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六年级的孩子与苏格拉底对话

更新时间:2023-02-09 00:38:48 阅读: 评论:0

-->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可能没听过,但是其中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作为经典成语,代代相传。

南宋名将岳飞一曲千古绝唱《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荡气回肠。

明代大学士文嘉所著《明日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警钟长鸣。

不同时代的不同人,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西湖区进修学校省特级教师倪宗红,带来的“神秘”阅读课,上周六终于揭开面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室里,是来自全市24所学校的50位小学准毕业生,他们面临着人生第一个不大不小的关口。在后排的听课家长看来,这个道理说得正是时候。

但是,在呵护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能听懂并理解这深奥的人生哲理吗?家长们心中没底。不过,倪老师请来的高级“外援”心中有底,因为早在2500年前,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发明了一个妙不可言的经典游戏——

课堂实录

游戏:寻找最大的麦穗

多媒体屏幕上,一望无垠的麦田金灿灿的,流光溢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麦穗,如果你认为画面上出现了最大的麦穗,你就站起来示意好吗?”

神秘的阅读课从游戏中开始了。

第一束“出场”的麦穗很壮,教室里立马就站起个孩子,真够心急的,大家都笑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教室里噌噌噌地冒出了几个“小笋尖”,更多的人都紧紧盯着屏幕,看着眼前的麦穗,惦记着下一束麦穗……谁知,看着看着,画面突然定格在一束小麦穗上,游戏戛然而止。

“没了?”一个孩子不甘心地问。“没了!”倪老师的笑容里仿佛藏着些什么。

话筒递给了站起来的“小笋尖”,为什么站起来了?

“先下手为强吧。”

“好像不是最大的,但是怕后面万一没有了,有点担心。”

“看来看去第一个最大,但我觉得不能再错过机会了,所以碰上稍大一点的赶紧站起来。”

最令人羡慕的,看来是最先站起来的那个孩子了。

阅读:《最大的麦穗》

倪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游戏不但不新,还是个2500年前的老游戏了!

每位同学手中拿到了一篇阅读文章,题目为《最大的麦穗》。游戏的主角,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

一听介绍,孩子们来劲了,他们有一肚子问题:为什么要找最大的麦穗?苏老师的学生们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这个游戏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先解决“为什么”,孩子们很快就在文章中找到了答案:

这还不是“苏老师”布置的任务嘛!文中说到:“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束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再解决“怎么找”,这也不难——“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株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看了又看,等了又等,选了又选,究竟为了什么?”

“想要找最大最好的麦穗。”

“找到了吗?”

“没有!”

“怎么知道没有呢?”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我从这句话里体会出来的。”

“是啊,走了这么长的路居然一束麦穗都没找到,说是小麦在嘲笑他们,其实是弟子们在自嘲呢。”

“还有,‘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到手的麦穗又扔了!此时此刻,弟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同病相怜”的孩子们一下子找准了感觉:

“很失落,也很惊讶。我很期待自己能找到的。”“后悔得很。”“有点自责。这么多小麦在我面前,我都错过了。”……简直是打翻了五味瓶。

道理:麦穗=机会麦田=人生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束麦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束麦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最后,“苏老师”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500年后,苏格拉底碰上了一群小知音。孩子们答得太灵了:

“麦穗其实就是‘机会’,他告诉我们,把握手中的机会是最重要的。”

“只许进不可退”,这样的老师是不是太苛求了?善解人意的孩子们却不这么认为:

“麦田就是‘人生’,行进在麦田里,就像行进在人生道路上一样。生命是不可能再来一次的。”

这位大哲学家的用词是很有深意的,大家留意到没有,他用了两个“未必”。孩子们说,这第一个“未必”,说的是“机会可遇不可求”;第二个“未必”,说的是“很多机会是稍纵即逝的”,“他告诉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5分钟以后,苏格拉底想要说的话,变成了孩子们笔下的文字:

卖鱼桥小学陈佳璐:机会可遇不可求,有时候你人生的道路上只有那么一次,一不小心就会错失。如果不牢牢把握住,再一次去寻找它就很困难了。所以,在机会来临时要很快做出判断。

天长小学邓伽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未来,这样只会让自己荒废了人生。

紫阳小学宋琦:在人生道路中要学会把握机会,即使失去了最难得的机会也不要气馁,错过了一次,不要再错过第二次。

濮家小学胡冰清:假如人生是麦田,那机会就是麦穗。让我联想到《真心英雄》中的一句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让最大的“麦穗”早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朱麟(未留学校):有些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不能总对未来充满“奢望”,而要在人生的“麦田”中,果断努力地把握每束“麦穗”。时间不可倒流,只有在这段可进不可退的道路上掌握每一个机会,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课后互动

家长提问: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漫画、笑话书,看得时候很轻松,但我觉得看着比较累的经典名著对孩子更有帮助,我该怎么引导他呢?

老师锦囊:是否生在“书香人家”,对孩子爱不爱看书的影响很大。如果家长总是看电视、打牌,就很难收获“身教”的效果。我让儿子爱上看《三国演义》,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有一次他说崇拜诸葛亮,我趁机问他:“《三国演义》中有三绝,诸葛亮是‘智绝’,你知道还有两‘绝’是谁吗?”他一下来了兴趣,我给他描述了义绝关羽、奸绝曹操的各种传奇故事,他当场强烈要求我给他买书看。

要指出的是,买书要有选择性,低段孩子可以买插画读本,高段可以买接近原著的版本。看书还要规定一定的时间段,比如每天保证有20分钟一定得看名著。

此外最好有读书交流,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书本内容。家长引导和孩子自由阅读相结合,效果肯定好。

家长提问:我的孩子写作文很吃力,主题把握不准,写出的东西又干巴巴的。一次老师布置写“学校二三事”,不是很简单吗?可是他愣是挤不出半点内容。

老师锦囊:主题把握不准,一可能是孩子的审题能力问题,二是他的文章为叙事而叙事。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去参加习作练习班,我不提倡这种应试型的强化班,提高作文水平得结合生活,结合阅读。

至于作文的素材,除了多读书,还要多启发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有个孩子在家里发现一把锈迹斑斑的刀,他就结合想象写这把刀的“前世今生”:过去很锋利,非常讨主人的喜欢,但现在生锈了,被遗弃在角落,由此孩子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写作源于生活,让孩子知道:原来这么多小事都可以写!

此外,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要拿他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哪怕是一句话很出彩,有个性,都要注意及时表扬,帮孩子自己收集一本精彩词句,就更好了。

家长提问:我的孩子书看了不少,但没见他提高多少水平,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老师锦囊:很多孩子看书浅尝辄止,这是不够的。书看得多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看得精。孩子看完一本精品书,家长可以多和他交流,促进孩子的深层思考,增加认识的渠道。此外也可以用点“强迫”的手段,比如让孩子假期时做“读书小报”,回顾书的内容,赏析书中的人物。

课后留声

冯怡康妈妈(采荷二小笕桥校区)

小康在阅读方面有点欠缺,一道题这样说那样说,就是说不透彻。倪老师一讲,他就“茅塞顿开”了。以前写点东西像挤牙膏,这次的课堂作业做得特别顺畅。

余舒妍妈妈(胜利小学)

平时在教育女儿时,从没想到要结合阅读来灌输人生的真谛。

回家后,我也给女儿看了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哲学家给弟子上课。哲学家问:“你们谁能把这片杂草除掉?”弟子们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割掉,也有的说要连根拔起。哲学家说:“明年这个时候再聚会,谁把这里的杂草都除掉,就可以不必来了。”一年后,几个弟子又见面了,他们发现,原来的空地种上了庄稼,而所有人中,只有哲学家没有来。女儿看完后跟我说:“妈妈,我觉得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去除心中的杂念,首先要加入美好的事物。”

学语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最重要的是能参悟人生,而这又恰恰是我们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忽视的。

杨彬妈妈(时代小学)

儿子的个性比较强,又正好处在青春期,如果强迫他做这做那,即使他表面上配合,但真正的效果肯定不大。倪老师把她教育孩子的方法传授给我们,可是我们无论是在对孩子的欣赏水平上,还是在教育理念上都有落差,今后还要多多下功夫。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78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格拉底   孩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