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物理奥赛金牌“零”的突破 今年7月20日,对深圳中学、对深中教师姚学林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这一天,深中学生简超明在第3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勇夺金牌!这是深圳中学乃至深圳的第一块物理奥赛金牌,姚学林第一次担任物理奥赛主教练就圆了自己和学校的物理金牌梦. 中等身材,宽广的额头,一副眼镜后面总是透露出自信、睿智的光芒,这是 姚 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 姚 老师1970年生于湖北大别山下一座山清水秀的小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北黄冈中学。在这所名校里,姚学林脚踏实地,虑心学习,不久,他参与培训的学生王新元获第28届国际物理奥赛银牌。也就是在这时,他有了一个梦想,一定要把自己的学生送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整整奋斗了13年。 深圳中学近年来数学、化学均有学生在国际奥赛上拿过金牌。但惟独物理奥赛,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2004年刚刚调入深中的姚学林毅然接过了物理奥赛主教练的重担。他每周的常规课时都在14节课以上,竞赛培训只有安排在周末及放学后的课外时间,基本没有时间休息,连寒暑假都不例外。三年中, 姚 老师记不清有多少次熬夜到凌晨;记不清和多少学生推心置腹、苦口婆心地交流;记不清备了多少课、做了多少实验;记不清解决了多少难题…… 简超明初中只读了两年,跳级读高中才开始参加物理竞赛培训。刚开始,他的成绩并不是很拔尖,他自己及家长对他能否取得最后成功一度产生了怀疑。但 姚 老师看准了这个孩子数理知识非常扎实、平行,对物理学科非常感兴趣, 于是姚 老师与简超明及家长进行了沟通,打消了孩子和家长的顾虑。最后简超明果然如他所预言,进入了奥赛冬令营,进入了国家集训队,最终登上了最高的金牌领奖台。 班上还有一位学生,由于是内地转来,两地教材不同,刚到班上时物理基础很差,非常自卑,并写信给 姚 老师说了自己一些悲观的想法。 姚 老师认真给他回信,积极鼓励、开导他,让他一点一点地恢复了自信。今年高考,这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录取。成绩不仅限于此,他所带的物理竞赛小组,14人中有9人获省赛区一等奖,5人进入全国物理决赛“冬令营”(广东省共有10人进决赛),7人被北大、清华提前录取,其他人也均被上海交大、浙大等名校提前录取;另外,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带的两个班有近九成学生过了重点线,物理成绩在深圳名列前茅。 在教育的舞台上, 姚 老师已有了精彩的演出,但他追求的步子却没有停止。自2006年开始,他又积极从学校的初中学生里选拔了几名物理苗子,进行义务辅导,争取为深中、为深圳培养第二个第三“简超明”。 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 2004年,深圳中学学生薛明宇同学荣获第2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两年后的2006年,深中学子曾毅又获第38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迄今为止,深圳市在国际化学奥赛上共获得两枚金牌,而这两枚金牌得主的主教练,都是深圳中学教师杨平。 杨 老师告诉记者,成为一名教师,还颇有点戏剧性。高中时他的理想是外科医生,但高考时没有发挥好,最后被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录取,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研究生期间,他师从武汉大学卓任禧院士、刘立建博导,表现了较强的科研能力,有三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其中一篇被SCI摘录,但他仍然继续从事中学教学工作。 杨 老师说:“尽管当中学老师与理想相差甚远,但站在讲台上,我就意识到肩上的责任,绝不能误人子弟。” 杨老师的教学模式可谓独树一帜。他善于用最明了的语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能抓住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长处,利用一切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他说:“建立信心、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全面发展,是我教书的信条。让一个学生不仅考上名牌大学,而且让他在将来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途,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体格,关注未来的成长,是我育人的信念。”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 杨 老师和学生亦师亦友,情同父子。曾颖琪同学在高三整整一年里,就没有怎样看化学书,是班上有名的“三不”学生:不听讲、不作业、不考试。但 杨 老师对她却充满信心,因为她的确把高中化学弄明白了。高考成绩揭晓,果然不出 杨 老师所料,曾颖琪同学以898分的高分获得了化学单科状元。 虽然培养了两名化学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但在具体培训过程中, 杨 老师又是一个很自由的老师。他说:“当学生有了一定化学基础后,我一般只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或方向,告诉学生某个阶段主要任务,详细计划由学生自己完成,不给学生任何束缚,相信学生,相信自己,相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他的培训下,学生目标明确。薛明宇在香港大学化学系就读,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香港大学化学系本科三年的内容,现正在着名化学 家杨丹 教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博士生做的科研,课题进展非常顺利。曾毅在北大化学系就读,成绩稳居前茅,目前已申请一项自然科学基金,是北大为数不多一年级就进实验室科研的学生之一。 杨老师竞赛教学在广东省独占鳌头,5年来所培训学生获得省级赛区全国一等奖近30名,4人获全国竞赛一等奖,3人进国家集训队,2人进国家队并夺得国际奥林匹克金牌。不仅如此, 杨 老师的学生参加高考,也创新记录:2001年所教平行班毕业,均分665分;2006年所教重点班毕业,均分711.5分,7人化学科单科分数超过800分。 因为教学成绩显着,2000年,杨平获“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他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想培养出一流的数学家 这段时间, 张承宇 老师可主谓好事连连:7月底,他的学生王烜在第48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金牌,这是 张 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的第二枚国际奥数金牌;因为成绩突出,教师节前夕, 张 老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并接受了省领导的颁奖。但张承宇告诉记者:“奥赛得奖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的目的是想培养出一流的数学家,那是我年轻时的梦想。” 张老师说,他这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数学,最大理想是做数学家。但年幼时因为家贫,初中毕业时只好放弃读高中、上大学的梦想,上了中等师范学校。他后来数学研究成绩突出:在中国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深造前后,发表了3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角谷猜想的推广》一文发表于《自然杂志》1990年5期,代表着中国学者对世界难题“角谷猜想”问题的开拓和研究,得到了有关专家高度评价;他率先提出了几何凸函数的概念,还提出了类似于Jenn不等式的结论,引起了国内不等式爱好者长达十年的兴趣。尽管如此, 张 老师与他的数学家梦却渐行渐远了,于是,他在学生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梦想。 1997年,张承宇研究生毕业,来到深圳中学,开始数学教学及竞赛辅导工作,并开始频传佳绩: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深圳共有23人获得一等奖,其中15人是他的学生;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他教的班级44名同学中,有18人获得一等奖;200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他有17名弟子获得一等奖,而广东省获此奖项的一共只有43人;2006年10月,他的弟子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15人获得全国一等奖,占广东省三分之一强,其中4人进入冬令营,2人进入国家集训队。2005年,他的学生康嘉引在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夺得金牌;今年,他的另一名弟子王烜再添一金。另外,在2004年高考中,他从初一带到高三的班级,数学平均分达760分,16人在800分以上,2人获满分900分,其中深圳市数学单科前10名中,有9人落在该班,1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除了教书, 张老师还注意育人,他对康嘉引同学的关怀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2002年,张承宇开始培养康嘉引。为了更好地辅导他的学习,张承宇干脆让康嘉引住在自己并不大的宿舍内。于是,学校里常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放学后,师生两人同去食堂吃饭,边吃还边聊着难解的数学题……三年来,康嘉引与张承宇情同父子。在 张 老师班里曾有名同学,年龄最小,聪慧异常,却有一个坏毛病——班里其他同学的文具、书籍等用品经常被她“顺手牵羊”。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张承宇,这孩子本质不坏。于是他教她如何与其他同学交往,努力纠正自己的毛病,甚至细心地指导她该如何穿着打扮……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同学在高二提前参加了高考时,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
论坛链接:bbs.eduu.com/viewthread.php?tid=252746&extra=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74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