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总牵动一家老少的喜怒;优劣,只看成绩单上的分数;学习,只为父母脸上的笑容;战争,总在名落孙山之后——
成绩单,家庭和谐“晴雨表”
现代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宝贝”,父母的荣耀与梦想都由这唯一的“宝贝”来实现。实现的方式,往往是父母在家长会上拿到一张闪耀的“宝贝”成绩单。
很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紧锁的眉头与开心的笑脸,总是在成绩单面前频繁变换。
其实家长也很无奈,面对千顷地里的那棵“独苗”,有时无法享受耕耘的快乐,只能品味守候的恐慌。说到底,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教育实验。
那个“一俊遮百丑”的分数
“如果去掉学习成绩这个因素,我给孩子的综合素质打分很高。”我的一位朋友说。她的孩子学龄前就开始学习钢琴、绘画,坚持至今,小有成就。如今已上高中的女孩,艺术节上能给班级合唱队伴奏,为班级出的每期板报都很精彩。而且孩子心地善良,路遇乞丐总是不惜掏净兜里的零花钱。孩子还特别喜欢看书,小学毕业后就写了一部6万字的小说,发表在新浪网“原创文学”栏目,被多家网站转载。
按理说,当妈的应该满足了吧?但朋友却一点儿都不,她认为孩子这是“正事不行,闲事有余”。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朋友眼中的“正事”当然是文化课成绩。在她的思想观念中,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
前几天晚上,表妹焦急地打来电话,要跟我讨论外甥女烁烁近来学习成绩不佳的问题。
外甥女烁烁5岁半上小学,今年刚满10岁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一直以来,她能歌善舞、礼貌孝顺,经常被亲戚们夸奖,表妹夫妇因此很自豪。但是近两年来,烁烁令父母满意的地方似乎越来越少。虽然能歌善舞依旧、孝顺礼貌依然,但因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她原本的优点慢慢被表妹夫妇视而不见了。
表妹夫妇原是中学同学,在职业高中学了3年裁剪。毕业后,一个人从事汽车修理,另一人卖汽车配件。两人在沈阳买了房子、汽车,生活水平不低,但因为没有大学文凭,两人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女儿考上大学,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目标。所以,从烁烁第一天上学起,表妹就每天检查女儿的作业,妹夫负责周六周日送女儿补课。但是,虽然两个人分工协作,从早忙到晚,女儿的成绩就是不见起色。每次烁烁从学校拿回不理想的成绩单时,就是这个家庭最沉闷的时刻。
新学期开始才一周,烁烁班里就进行了一次数学考试,老师说是为了检验学生暑假里的学习情况。这次考试,烁烁得了82分,在班上属于中下等。这让表妹夫妇无法接受。因为,这个假期,表妹夫妇给孩子补课花了不少钱,就是想让烁烁在高年级开始时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不料,升入高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就考砸了,这带给表妹夫妇的打击很大。性急的表妹对女儿大发雷霆,甚至动了拳脚。妹夫心疼女儿,便拦着表妹,两人因此争吵起来。表妹告诉我,妹夫当晚一个人出去很长时间才回来,夜里不停地唉声叹气。因为一张成绩单,一家人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
正因如此,小小年纪的烁烁最害怕考试了。每逢考试,她十有八九会感冒发烧、口腔溃疡。直到成绩单发下来,接受完母亲雷霆般的一顿训斥,然后,谨小慎微地度过半个月的“危险期”,烁烁脸上才能重现一个正常孩子的笑容。
我曾问烁烁:“你的同学也有因为成绩不好挨打的?”烁烁那时已恢复了阳光少年的模样,跟我绘声绘色地说:“我们同学被老爸‘竹笋炒肉’、被老妈‘女子单打’的多着呢。”“那你恨妈妈吗?”“不恨,妈妈都是为了我好。我笨,跟不上。”看着一手抱着毛毛熊,一手还在做着数学卷的烁烁,我眼泪难忍,拍了拍她的头。这时,烁烁突然抬头对我说:“如果我们学校没有考试该有多好啊!”
那些为父母读书的孩子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对许多学生来说,为分所“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分数决定着父母对自己的态度。
初中学生王欣琦在一篇作文里写道:
成绩单,你会七十二变,有时把我变到前三名,有时把我变出前十名。你可知道我的痛苦?要是我没有进前十名,一顿猛拳加训斥就会向我袭来;要是你把我变到第一名的宝座上,爸妈的脸上就会绽放出美丽的笑容,如夏花一样绚烂。
成绩单,你控制着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有时你让他们的脸变晴,那样我就可以上“麦可斯”快餐店大饱口福了,而且还有几天的动画片可看。有时你让他们的脸变阴,那样我就在劫难逃,那一顿“鸡毛掸子炖肉”是免不了的。
成绩单,你就是我是否挨打的预报单,你让我欢喜又让我忧,我不知拿你怎么办!”
今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杨雨(化名)说:“上学期,当我把得第一名的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时,他们十分高兴。妈妈说要庆祝一下,连平时总板着脸的爸爸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从那之后,我虽然每天复习功课到很晚,但只要一想起得第一名后全家人的喜悦,我就忘了所有的烦恼和疲劳。”
但是,最近这次考试杨雨考砸了。回家之后,她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今天,当老师拿着成绩单出现在讲台上时,我心跳加快,背部出汗,两手紧紧地握成拳,心似乎被什么东西给揪住了。我多想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能看到自己的排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十名,××。”前十名中没有我!我好像一下子从高处掉了下来,浑身冰凉,心脏都好像停止了跳动。我怎么向爸爸妈妈交代啊!
恍惚中,教室里已没有人了。我扶着桌子艰难地站了起来,迈着沉重的脚步朝家的方向走去。
到家时,妈妈在门口迎接我,笑着问:“考得怎么样?”我畏缩着拿出成绩单,妈妈一看,脸色说变就变,刚才还满脸笑容,转眼间就“风雨交加”,接下来便是一顿训斥,我觉得耳边“嗡嗡”作响。唉,晚上爸爸回来还不知会怎么样呢。
有同样困惑和忧虑的学生不仅仅是王欣琦和杨雨。有机构曾经调查中小学生“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竟有一半以上学生的答案是“为父母学习”:或为从父母那里获取奖励,或为避免被父母惩罚。一张小小的成绩单,左右着父母的喜怒哀乐,也决定着孩子们的快乐与烦恼。
相信许多孩子认同三年级小学生王博的话。他说:“写着好分数的成绩单,就是一个假期的保障。因为,没有那张成绩单,你能得到父母的宠爱吗?不!不能!所以,你假期过得好不好,就全靠它啦!”
今年读高三的小明告诉我:“从小到大,只有考得好的时候,我才在爸爸妈妈面前有尊严。考不好时,地位便一落千丈。成绩对爸爸妈妈来说太重要了。”
在这样的压力下,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提高分数的学生,或者铤而走险在考试中作弊,或者烧香拜佛祈求好成绩从天而降。他们说,知道这样做不好,但真的想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
那场分数背后的战争
去年,晓梅的妈妈费了很大劲儿才把女儿送到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借读。晓梅的中考成绩与这所学校的自费录取线相差50多分,成绩在48人的班里始终排在后几名。其实,父母对晓梅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她每次考试能排在班级前20名,但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每天都在晓梅耳边唠叨:“如果考不上大学,以后就得去卖菜、扫大街、捡垃圾,什么前途都没有,永远生活在社会底层。”晓梅说:“更过分的是,每当看到乞丐时,妈妈都会对我说,看见没有,他就是从小不好好学习才走到这步的。”
由于性格内向、敏感,加之正处于青春期,时间一久,晓梅竟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特别是当妈妈跟她唠叨学习的事情时,她的情绪就会立刻变坏:有时跟妈妈大吵一顿,有时摔门而去,有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任凭妈妈在门外捶胸顿足、歇斯底里。
最近,母女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了。尽管家离学校很近,晓梅还是因为无法忍受妈妈而住了校,而晓梅的妈妈则沉浸于不解中: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就这么不懂事,不上大学,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李帅是公费考入沈阳某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高一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她家里爆发了一场“家庭大战”。
在那次考试中,李帅一下子退步了60多名,在全年级排到130名以后。李帅回忆说:“那天妈妈一直数落我考得不好,不努力学习。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成绩下滑我也着急,就和妈妈吵了起来。妈妈特过分,砸掉了家里的好多东西。我们家的碗现在都不成对了,都被她砸了。”
此后,从事公安工作的父亲和身为重点中学教师的母亲,由于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而针锋相对,“家庭大战”再度升级。
李帅的妈妈坚持让李帅再报一个周末班,理由是学得越多,效果越好。而爸爸则认为,李帅已经报了两个补课班,再报一个周末班就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了。
“分数重要,但孩子的身体、兴趣爱好也同样重要。”“她身体再好,充其量是四肢发达。她兴趣爱好再多,考大学能给算分数吗?”“女儿就是考个零分,也是我的宝贝女儿!我不在乎她考多少分,我只在乎她能接受正常的公民教育,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只要孩子尽力了,这就够了。”父母就这样争吵了起来。
最后,这场“家庭大战”以李帅和父亲的妥协而告终。李帅按照母亲的意愿去上周末班。她说:“从那以后,妈妈开始控制我上网,没收了我的手机,我的生活只剩下文化课学习了。”
那份家长心头的无奈
张女士的儿子读高一。早晨6点,儿子还在被窝里,她就端来一杯蜂蜜水,然后帮孩子穿衣服、穿袜子,再把饭送到儿子嘴边。上学时,她送儿子到学校,放学后,她到学校门口接儿子,晚上还要陪读,儿子同学来电话都由她代接。她说,她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帮孩子省点儿时间,省点力气。即便这样,她有时还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在孩子面前,不知道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在家里大气都不敢出。
这样委屈又无奈的妈妈有很多。“替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没有道理呀!”“我什么都不需要他做,我只要他学习好。”但是,他们往往等不来孩子带回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付出得不到回报,时间长了,家长的高期望会转化为高失望,甚至家长自己会陷入怨恨。“如果不是切身感受,我根本无法想象,母亲对亲生孩子也会产生那么强烈的恨。只是这种怨恨与其他仇恨不同,你不是想杀死对方,而是想杀死自己来惩罚他。”一位妈妈说。
以下是一名中学生的母亲蓝莓于2008年10月7日写的日记,她在吉林省一家报纸做副刊编辑,儿子楠楠今年高考落榜。
昨夜,因楠楠拒不学习,我失望至极,郁闷难忍,把已上床睡觉的他拽起来,又打又拧,也把自己气得痛哭失声。失望、绝望的情绪还是无以排谴,我又把他书桌上新发下来的三张试题纸撕成碎片。楠楠被逼无奈,只好起床坐在灯下拿起书本。
今早起来,楠楠上学去了。平静下来的我忽然想起昨夜被我撕碎的试题纸,觉得不忍,便小心地把所有的碎片捡起,像拼拼图一样一点点地用胶水、胶带把试题纸拼贴起来。
平静的时候,蓝莓也感到后悔,她说:“谁愿意在孩子面前扮演泼妇的角色?谁愿意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你只有一个宝贝。当你面对千顷地里的那棵“独苗”时,你哪有心情享受耕耘的快乐?你只有守候的恐慌。”
蓝莓和丈夫都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作为80年代初少有的大学生,他们现在过着令人羡慕的中产阶级生活。她始终认为,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中学时代的发奋学习。尽管她也承认,儿子因冲刺高考而丧失和远离了很多乐趣和个人爱好,但同时她更坚定地认为,缺少了高考这个人生的精彩章节,就少了一份珍贵的记忆。
“所以,我们的想象力、经济能力和人生经历三项指标线的交点,就是让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然后顺理成章地找到一个好工作。”蓝莓说,她在编辑版面的时候,常常会找出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成功案例,来安慰高考失败者和他们的父母。但落实到自己身上,她却不敢给孩子另类选择。说到底,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教育实验。
但是,楠楠在2009年的高考中还是失利了,没有考上本科。蓝莓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在呼天抢地之后,开始为楠楠寻找补习班。尽管儿子一百个一千个不愿意上补习班,但蓝莓态度十分坚决。她说:“社会选拔是划一道‘海拔’,‘海拔’之上才是主流人士走的康庄大道。至少目前,我没为孩子想过第二条出路。”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68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