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

更新时间:2023-02-09 00:35:47 阅读: 评论:0

-->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于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问题,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明确题目中含有的数量关系,能认清条件和问题各代表什么?要让学生有初步的数量关系意识,小学低年级接触到的数量关系主要有单价、数量和总价,单量、数量和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和总量等简单的也是比较基础的关系,它是解决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作为老师,要让学生从小就会找数量关系,最重要的是理解题中已知数学信息是表示什么?问题是求什么?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求问题。培养小学生读题的习惯,一遍不懂读两遍,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理会题目的意思。同时,加强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要从身边接触到的生活问题出发。与其让学生解决从未接触的生活数学不如整合题目,改学生经常接触的事情,同时要让学生参与进学习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只是形成过程,在活动中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兴趣和技巧。通过“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将抽象上升到再现。如:用简笔画示一幅图,图上有三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的每边坐两人,这些同学去坐船,每两人一条船,要几条船?我让学生组织上讲台表演做跷跷板的分组,很多学生能一下就明白,利用跷跷板数和每个跷跷板上的人数求出总人数,在此时,我没有打段断学生思维,而是询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举手了,原来,除了可以4*3之外,还可以2*6,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阔宽,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轻易的理解到坐船的人就是做跷跷板的人,又加强了题意的理解。

其次,是利用线段图辅助分析,将抽象的数学文字转化成直观的线段图。如: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跳绳组有47人,跑步组比跳绳组多18人,跑步组有多少人?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后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学生很快能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

再次,让学生加强对字义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学生知道多用加法,少用加法,但在具体环境中又有不同,如饲养小组去年养兔24只,今年比去年多8只,今年养兔多少只?饲养小组去年养兔24只,今年养兔32只,今年养兔的只数比去年多多少只?同样是多,因为处的语言环境不同,所以所用的解题方法也不同。因而,老师要加强对题目意思中字义的理解。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67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培养孩子   能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