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空间,孩子种种表现是父母长期给予的缩影。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乃至成才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及其关键的,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把握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一、 以身作则,家长要起表率作用
做父母的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经常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
从小到大,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一天两天不算什么,但家长几年,十几年的习惯行为动作便会变成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如果家长有不良的习惯,便会在这一天天中给孩子以影响。有些家长明知自己的某些习惯不对,但又管不住,总对孩子说“别学我”但这已经给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恶果,并不是自己几句“不许学”就可以抹杀掉的。
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讲脏话,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工作上努力进取多出成绩等,从而起到潜化默化的作用。同时不要因一时冲动,在孩子面前吵架,各自发表有关孩子的意见。
要善于沟通,家长要理解孩子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说错了话时候,需要父母告诉他为什么这些事不能做、这些话不能说的道理。父母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训斥”或动手打孩子。这样做的话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仇恨和动粗的种子,同时也对父母产生了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因此使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时逐步形式沟通的屏障。
当孩子有情绪或困扰时候,需要父母能够聆听孩子的叙述后给予解惑。父母不能只一味“乏味的说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甚至对抗的情绪。
当孩子碰到事情自己感到困惑,需要及时听到父母的真情教诲,这时孩子是敞开心扉准备吸取的。如果父母因为工作或家务比较忙碌或者对此不重视,延误了沟通时间或根本就没有与孩子进行交流。由于父母反映的迟钝使孩子敞开的心扉逐步关闭了而形成沟通障碍。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首先要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了解新媒体,关注新事物,并要主动和孩子说心里话,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般的关系。父母和子女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家人聊天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还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家庭成员都更善于倾听,彼此关心,父母就不会再觉得与孩子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对孩子的成绩 家长要及时表扬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行。因此,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做父母的都应格外敏感并及时地给予鼓励。
当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所表示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话语虽然很简单,但是孩子却可以心领神会。比方可以说:“孩子,我非常高兴,你今天把脱下的鞋子摆得很整齐。”就这简单的一句话,会提醒小孩记住把脱下的鞋摆放好。又如,大人期望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就要先从他们会做的事情开始。让他们把床铺好,把桌椅摆好。这样一步一步地,不久他们就能掌握收拾房间的技巧。同时要告诉他们,大人看见了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成绩。“你今天把床铺好了,把桌椅摆好了,你基本上已学会怎样整理房间。”只要这样鼓励他们,孩子就会一点点地进步,终有一天会成为栋梁之才。
家长要尊重孩子,注意倾听
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可能因为在生活中缺少好的听众。孩子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
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呢?有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方法一:做出听的姿势。
(一)一定要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二)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三)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四)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方法二:表现出听的兴趣。
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们这样对孩子,就缺少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吗干吗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当父母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方法三: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一)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二)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64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