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曾听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一列开往大西北的火车上,一位记者问一位农民父亲:“您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重点大学,请问有没有什么绝招啊?”农民父亲的回答出人意料:“其实也没啥绝招——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
原来,这位农民父亲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念过书,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文化来教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又不能由着孩子瞎混,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每天等孩子放学回家后,他就让孩子把在学校里老师讲的内容再讲给自己听,然后孩子做作业,他自己也跟着在旁边做作业,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习的劲头就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热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为所动。就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重点大学……
也许在他看来,“教育孩子,就是这么简单”,根本谈不上是什么“绝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却认为,这位农民父亲恰恰是位“家教的行家”。
心理学家曾指出,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而家庭教育因其特殊性,更离不开这一重要的资源。通常我们所说的“学习型家庭”,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家庭里有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农民父亲虽然自己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并不妨碍他去积极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最难能可贵的是,家长自己与孩子共同学习,这就使得家庭里充满了良好和谐的学习因子,这本身就是对孩子学习最大最有力的促进。相反,有些父母借口忙(这不可否认,但农民父亲平日田地里的农活也不少),平时极少过问孩子学习(有也只是等孩子考试后索要成绩);要不就是父母全程陪读,这看似关心孩子学习,可在孩子看来,监督大于关爱,多少有些如芒在背的感觉。这与农民父亲与孩子共同学习,是有本质区别的。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其中,“身教”更重于“言传”。农民父亲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言教,而是身体力行,以身示范,积极参与到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来。相反,有些父母一边看电视、扑克麻将声不绝于耳,一边却吼着要孩子好好读书、认真做作业。孩子嘴上答应,心里却会感到惶惑不解。
农民父亲在无意识中其实还对孩子进行了责任感教育。家长在外面忙了一天,还如此关心自己的学习,这会激起孩子内心的责任感,使孩子克服贪玩的惰性,觉得唯有努力学好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同时,家长让孩子教自己,又会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因为只有自己学透弄懂了,才能对得起家长的信任。另外,在教父亲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在孩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孩子的这种成就感有助于他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提高(这比家人教孩子,请人教孩子强很多)。
其实,这位农民父亲的“家教”的确很简单,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做到,如果你用心做到了,它就会发挥出神奇的力量,如果你不屑于此,抑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孩子感觉做作,其结果往往就会事与愿违。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6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