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绝大多数家长都为子女的教育犯愁,要教育好孩子,必须拥有好多好多的知识、方法。其实不然,只要用心,还是可以教育好孩子的,只是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效果更好而已。
我的那位朋友住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其实离集镇也还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他是一位中学教师,因地理条件、居住环境、教育氛围、经济状况等都比较差,工资收入也很低(每个月就800元左右,供一家三口吃饭穿衣、小孩小学、人情来往等)。他爱人多年前在丝厂工作,后来丝厂倒闭,一直下岗在家,曾在学校办过食堂,用百倍的辛苦挣点微薄的收入,最后也没能继续下去。这几年一直待业在家。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和城市的小孩子相比,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没有玩具、更没有大摞大摞的书籍供小孩子阅读,所以,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视野狭窄、见识浅薄、发展极其不全面,这些,都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培养孩子,虽然没多少书读,但又不让孩子失去读书、生活的兴趣,他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做法。现把他的做法大致介绍如下:
他以分数来调控孩子的行为,就是说,他把未来孩子所要发展、掌握的各项要求、技能、技巧用分数量化出来,如每天坚持跑步记2分,坚持早读(语文、外语)各10分钟记5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当加长时间),唱一首歌记2分,画一幅画记2分。凡是把小孩子需要发展的素质都通过记分的方式来进行鼓励,每周到一定的分数(如70分以上),星期天就下河去钓鱼,每个月到一定的分数(如300分以上),就带他去一位他非常喜欢的朋友家玩一天,半年挣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得到自己心爱的礼物,一年挣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买什么东西等。就这样的日积月累,小孩子积极性很高,每天都在努力地挣着分数,完成自己的目标。在这样的要求下,父亲加重了孩子在现代社会需要掌握的本领、技能项目的分数,如阅读、外语听说等。
父亲知道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但父亲又没有经济实力来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和才能,虽然没有钱让孩子去兴趣班学习弹琴、绘画、写作、奥数等,但他却首先从方法上激励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他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把他的兴趣爱好作为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有力手段,推进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把孩子喜欢钓鱼、喜欢和他最友好的朋友玩耍等作为刺激条件,唤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每天、每周、每月、每半年、每年,前面都有一个目标,作为激励着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在这每一天中,孩子都是十分的卖力,用自己的劳动换着分数,向着自己的目标靠近,直至达到目标。就在这一天天的努力中,孩子的知识在增加,技能在增强,兴趣在提高,思想在进步,人生在成熟。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3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60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