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做孩子童年的捍卫者

更新时间:2023-02-09 00:27:24 阅读: 评论:0

-->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孙云晓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等。

童年,是一个美丽的名词,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然而,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却以追求成功的名义,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对许多孩子来说,童年的印象充斥着永无休止的特长班、培训班。据调查,2005年暑假全国城市中有48.6%的中小学生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其中小学生占64.4%,中学生占39.1%。其中许多是学习才艺的特长班。而很多孩子参加特长班并不是自己的愿望,而是父母的愿望;并且有99%的孩子并不是很适合专业化训练和学习的。

诚然,学习才艺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甚至让父母的理想变为现实。我们也看到了成功的范例,吕思清、朗朗的年少成名让父母们看到了梦想变成现实的机会。于是,更多的孩子被送去培训班学习才艺,更多的父母希望自己家中也能培养出神童。

然而,据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对3297名琴童父母的调查证实:50%的琴童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为严厉的管教。调查发现,11.4%的父母有时打骂孩子;33.3%的父母偶尔会为此打孩子;至少44%的孩子因不“听话”经常受到父母批评;21%的父母经常威胁孩子;40%的父母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另外,47.4%的琴童很少有玩的时间。

因此,有时候学习才艺也会成为把孩子引向痛苦深渊的悲剧之源。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潜能特点和独特的兴趣愿望。据哈佛大学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孩子至少有8个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组合结构都是不同的。如果强迫他们去学习一些他们潜能并不突出的才艺,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畏惧心理,以及一种刻骨铭心的失败体验。“你不行,你真笨,你是个傻瓜”这种声音会一直萦绕在他们耳边,伴随他们的整个成长岁月。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而童年的阴影往往会笼罩人的一生。这样“望子成龙”的结果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创伤,出现拔苗助长的效果。所以,送孩子学习才艺须慎之又慎,不可盲目跟风。

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志趣愿望,送孩子学习才艺还得根据他们的潜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父母首先应该发现孩子的喜好什么和擅长什么,并对此深入了解。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适当时机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潜能特长。与此同时,父母们还要聆听孩子自己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我国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中,进一步明确了儿童的权利,一切关于儿童的事宜儿童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愿望。所以,要学会尊重孩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应当保证孩子休闲娱乐的权利。快乐、幸福、自由是童年的真谛,许多奇思妙想的萌芽都来自宝贵的不可替代与重复的童年时光,因为孩子在尽情玩耍的时候不仅极其有益于身心的发展,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对于孩子来说,吃好穿好固然是需要的,玩得好更为重要。因此,不要用成人的选择挤满了孩子的每一天,而要给孩子的自由发展留出广阔的空间。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被广泛误导成竞争越早越好,导致父母在培养孩子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功利心理。这完全背离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宜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不应对其过分栽培,一味追求十全十美。最后,由衷希望那些依然趋之若鹜送孩子学习才艺的父母们能够醒悟:儿童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真正的父母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2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5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要做   童年   父母   孩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