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曾经有个报道叫“神童之伤”,说的是北京一位曾经名噪一时的神童,夹在反目的父母之间的遭遇。
这个9岁的男孩儿会说流利的英语,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父母离婚时他跟随了父亲。跟着父亲他怨恨母亲,对母亲说“我不叫你妈妈,我讨厌你”,而且在母亲争夺对他的抚养权时他给法官写信,说“对于某某(他母亲)这样的人要保持警惕”。后来母亲强行把他带到自己身边,这个孩子又反戈一击,在网上大骂父亲“精神病,变态狂”“混蛋爸爸等着命运的惩罚吧”等等。
这个孩子的父母在他两岁的时候离婚,他夹在父母之间,跟父怨母,跟母怨父,对自己父母那份不时改变的极端情绪,不禁让人为这个9岁孩子的命运担忧。心理学家对此分析说,这个聪明的“神童”是个敏感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所以,当他面对父亲对母亲的愤恨时,他就跟着父亲反对母亲;当他面对母亲对父亲的怨愤时,他又和母亲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咒骂父亲。这种对亲生父母反复不定的极端态度,不是一个9岁孩子的情感本质,而是他处在父母夹缝中痛苦的心理扭曲的反应。
还有一个妈妈与丈夫产生了矛盾,就把孩子当“桥梁”,对孩子诉说自己的委屈,让孩子去和父亲较劲,完全从自己的感受和角度去处理夫妻关系,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和感受去解决问题。丈夫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不是积极地去和妻子协调沟通,而是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妻子是“不可理喻的人,孩子都让你带坏了”。夫妻双方把埋怨和愤怒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最终孩子用自闭来躲避父母之间的纷争。因为那个还不成熟的心灵,那个需要父母温暖和安全感的心灵,无法承载成人世界的那些烦恼和争执。
当然,上面是两个很极端的例子,但在一个家庭里,这样的语言恐怕也不少见吧?妈妈对孩子说:“你爸爸这个人从来不管家,你还给他弄什么礼物,从小到大他管过你吗?是送你上学了还是给你做饭了?”父亲也对孩子说:“你妈这个人真是唠叨,没完没了,一点素质也没有。”有的妈妈甚至在和丈夫吵架时喊:“我怕你啊?我有孩子怕什么?我到哪里就把孩子带哪里,你甭想见他一面。”你说,孩子听了这些会是什么感觉?尤其对那些少不更事的敏感孩子,真的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有一个女儿已经四十岁了,和父母同在一个城市。这么多年她一直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彼此相爱、理解,而不是互相挑剔、指责。在她的记忆中,她最难过的就是怀着渴望温暖的心情回家,结果听到的不是妈妈“控诉”爸爸,就是爸爸“反感”妈妈。其实也没有原则性的矛盾,但两人就是喜欢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每当此时,敏感的她就感觉自己被两种透彻心扉的力量撕扯着,一会儿觉得妈妈有理,一会儿觉得爸爸也没错;恨妈妈一番,恼爸爸一顿,结果导致她每次回家都提心吊胆,最终求助于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她终于走出从童年就夹在父母矛盾中间的阴影,而能成熟、平静地面对父母的相处方式,不再为此恐惧和痛苦。要知道,她经过了一番多么漫长的冲突和挣扎,才摆脱童年的梦魇,赢得中年生活的阳光。
夫妻之间切忌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更不要把孩子夹在两人的矛盾中,你拉一把他推一把的。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对于孩子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爸爸妈妈一样亲,即使人为地用伤害割断那血脉亲情,那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痛。
还是让我们的孩子带着对父母同样美好的爱去长大成人吧!不管我们大人之间发生了什么,请用宽容和理智,给我们的孩子留下这份人世间亲情的美好,那将是他一生最温暖、宝贵的财富。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19: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5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