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新时间:2023-02-09 00:19:06 阅读: 评论:0

-->

一、以目标为导向,以具体目的去牵引孩子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以长远的学习目标为导向,使学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要达到长远目标,首先要从近期的具体目的开始,要从眼前的学习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可能达到近期目的和长远目标。

二、从程序化训练入手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孩子们好动、贪玩、主意力集中时间短和自制能力弱是相抵触的。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初要从程序化训练入手。在孩子早读和晚自习复习做作业的时间里,家长要指导孩子或与孩子共同确定学习的程序。先学什么,后干什么,一项一项按程序完成。除了在程序中规定的间息、活动时间外,不随意做小动作、玩小玩意、唱歌吵闹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形成自动化习惯动作方式,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检查总结

在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之前,家长要帮助孩子制订学习程序,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在训练过程中要加以检查落实。每个程序开始要检查,以后每天要检查,再以后每周要检查,直至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和家长都认为检查已不必要,成为多余的时候,这就说明习惯已经养成,就可以进一步深化、扩展。

四、用表扬来激励,用批评控制越轨

通过检查,就会总结出孩子在学习行为中好的表现和不好的表现。为了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家长必须赏罚分明,及时表扬好的方面,激励继续保持,使之巩固好的行为,以尽快形成习惯。针对不好的表现,要及时地提出批评,启发自觉制止不良行为重犯,以控制其越轨。

五、用辐射来扩展,用深化来提高

学无止境,仅仅养成初步的良好习惯还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扩展、深化。这就要进一步从广度和深度上发展良好的习惯,提高良好习惯的质量。辐射是以初步形成的习惯为中心,向周围发散、放射开来,扩大其辐射面,增大其广度。由家庭自学扩展到学校课堂听课、课余自学,由功课学习扩展到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增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深化是由初步的良好习惯开始,增强学好、学深和学透的需要,改变过去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毛病,并且自觉注意能力的提高。

六、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

生活与学习是孪生兄弟,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生活从学习开始,生活给学习提供动力;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生活本领,更好地生活。所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从学习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根据生活规律合理安排时间,按照前人的指导,按程序产生行动,经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习惯。其整个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认识与实践的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简单的学习习惯训练,不过学的只是生活知识。只要把这种学习生活知识的良好习惯自然地引导、扩展、迁移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行动中去,并通过反复练习,即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1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51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