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艺热”中,有种现象很普遍,家长们不惜花费重金和心血,早早地把孩子塞进各种艺术教育课堂,但在经过几年的入门辅导专业培训后,不少家长渐感让孩子参加课余培训,太牵扯精力影响学习,不得不又让孩子放弃了学到半路的特长。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比赛昨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参赛高校不乏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代表,看这些高材生如何在艺术与学业间游刃有余。
拉小提琴先挨过三年锯木期
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立颖是乐团中提琴手,3岁半开始接触小提琴。陈立颖说,有一天妈妈带她到少年宫玩,偶尔间听到别人拉小提琴,一下被美妙的音乐迷住了。第一年学琴只练一个动作,乒乓球放在琴架上,摆好拉琴的姿势,一小时内球不能滚落下来。第二年起陈立颖才真的摸到琴弦,“其实学琴是很枯燥的,3年内,我都处在锯木头期。”陈立颖说,学小提琴得先挨过这个锯木期,她坚持下来的动力源自兴趣。身边一些同学吃不了苦半途而废,大都因为不真心喜欢。每天放学回家后,陈立颖都会把自己关进厕所拉琴,一直坚持到高考前。以高分考入上海交大的她把拉小提琴作为课后休闲娱乐。“我对时间有严格的规划。放学路上背单词,同学聊天的时候抓紧时间看书,学习累了拉会琴调节一下。”
父母宽容让我学得下去
采访中,几位学生坦言在学艺道路上小有所成与宽松的家庭环境分不开。上海交通大学的孙茜婧是一名打击乐手,4岁学钢琴。她告诉记者,爸爸让她学钢琴单纯是为了陶冶情操,那时候每天练半小时。4年级时,孙茜婧对打击乐产生兴趣,父亲义无反顾让孩子改学打击乐。“总之,学什么以我的兴趣为主。”孙茜婧说。南京大学管弦乐团的中提琴手曹一杰告诉记者,十岁时,父母帮他报名学习小提琴,到初中时改学长笛。曹一杰说,父母对他拉小提琴没什么要求,主要是培养课外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他慢慢开始喜欢上了拉琴。“其实学习乐器很辛苦,父母曾劝我放弃,因为喜欢我一直坚持着。”
让孩子学艺术家长别功利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王建民教授是大赛评委之一,他介绍说参加本次比赛的学生大部分是非艺术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王建民表示,学习音乐能使孩子聪明,国外曾有过这样的研究,学键盘音乐与歌唱对提高儿童的智商有帮助,而学戏剧的小孩在社会行为适应方面出现了改善。王教授赞同家长从小培养孩子艺术兴趣的做法,“从小学器乐,接受艺术熏陶,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帮助。但关键是家长心态不能功利,对孩子期望别太高,不要让学艺术变成孩子的负担。”王建民建议家长们提供宽松学艺环境,在孩子学艺的道路上当一名旁观者。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1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5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