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更新时间:2023-02-09 00:15:13 阅读: 评论:0

-->

  小西的父母最近很苦恼,上小学的孩子最近看上了一个上千元的玩具,凭着父母及老人平时的溺爱,每天都在家里闹,而且要求每天的零花钱增加到20块,而他们夫妻都是月薪两三千的普通工人,根本没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容易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不少家庭出现如同小西这样的问题。但另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富人,却对孩子越来越吝啬。

不要“穷得只剩下钱”    李明宪 台湾明洋餐饮总经理

李先生是台湾一家顶级燕鲍翅餐厅的总经理,今年他来到南京工作,将全家都一起迁了过来,于是他的三个儿子——上六年级的大儿子和一对刚上一年级的双胞胎,也转来南京的小学读书。三个孩子中,大儿子每周会领到5块钱作为零花钱,两个小儿子则是2元。

“我在金钱上严格控制他们,因为不能让孩子耽于物质享受。”李先生说,比起同龄人,三个孩子玩的东西丰富得多,家里有非常多的电子游戏机、玩具等,很多都是国外最新出的,在南京很少见;孩子喜欢的耐克鞋,他也会买。但是这些东西买回来,他会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并且告诉他们:你之所以可以玩最新的玩具、穿这么贵的鞋,是因为父母辛苦地赚钱,并且疼你,才会给你买;并不代表你以后也能穿这个鞋;将来,你是要靠自己赚钱才能买这些东西的。

一周5元零花钱,李先生认为足够了,“他们需要的东西,书本学习用品什么的,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们都会满足。自由支配的钱,除了零花钱之外,还有每年的压岁钱。我给他们每人开了一个银行户头,用他们自己的名字,他们会自觉地拿出一部分钱存进去,另一部分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我们不干涉。”如果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怎么办?“我会让他提出理由,如果理由很充分的话,我会给他买;如果理由不充分,但是他最近某个地方表现很好,值得奖励的话,我会买,作为一个奖品送给他;如果实在没有什么理由,那就会拒绝,或者告诉他用自己的存款来买。”

“说实话,我的儿子刚从台湾过来,由于拼音、繁体字等等原因,成绩很一般,所以我也不在这方面对他有太多要求,只告诉他过关就行。”李先生说,他最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有用的人,能够受人尊敬,至于学历什么的,并不是最重要。

在特长方面,他也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我以前也送他去学过绘画、钢琴之类的,但是他没有兴趣学,所以就退出来了。有兴趣学的就继续,比如珠算、心算,他都拿到了初段的证书,跆拳道也是初段,英语从小就学……总之就是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所谓“完全的人”,就是说身心健康,不要“穷得只剩下钱”,李先生说,他尽可能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但目的是让他们成长、学习,而不是享受,“比如他们刚生下来时,我就让他们听顶级的音响和音乐,他很喜欢;后来他听到不好的音乐时就会哭——我要培养的是他们的品位,而不是只会花钱买音响却不会欣赏音乐。”

儿童节礼物是去福利院表演   毕大容 姹而明美容连锁公司总经理

平晓宇(化名)今年7岁。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晓宇收到妈妈的礼物,是去福利院表演自己的电子琴演奏。“这是我和另外9个家长精心准备的,平时有意识让孩子们聚会,儿童节我希望他能用自己的特长去关爱别人。”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关爱是有姿态的,但对于孩子来说每次经历,都是父母在向他们传输一种观念,很多富家子弟可能会充满优越感,都很容易忽视身边的人。“盘子里只剩下最后一个水果,晓宇会问完家里所有其他的人,包括保姆、钟点工,确定大家都不吃之后,晓宇才会去吃。”毕总说:“这是一种分享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关爱的表现。”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晓宇,应该会像个小皇帝一样享受着所有的宠爱和优越生活?毕总笑着说:“我的儿子,有一次回家对我说,妈妈,同学某某家里好有钱啊,我刚要紧张,这个孩子是不是和别人去比富了,可紧接着孩子的话让我放十八个心,孩子说‘他好显摆,真丢人,有钱也是他家里,又不是他自己的……”孩子似懂非懂的话,的确让毕总觉得欣慰。“我从来都不会让他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对于物质,不能纵容已经成为共识,但又如何培养合理对待金钱?“在我们家,晓宇是有学分制的。”所谓的学分制,把孩子所有的日常行为,都集中到学分板上,如果今天晓宇自己刷牙了、自己练钢琴、读了课文、也有帮助劳动,每一件事作完,他都可以到学分板上贴一个小标签,一周会总结一次,学分可以用来和我们兑换玩的时间,也可以兑换钱。晓宇有一个自己虚拟账户,兑换了钱,他就到自己的电脑里结算,然后平时他的私人开支都从这里提取。“这就是为了让他明白,物质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要够努力才能够得到肯定,得到奖励。”

不让他们感觉父母有钱    桂亮兰 南京人间嘉品总经理

桂女士和她的丈夫经营着几家公司,她有两个儿子,大的已经出国留学,小的则在读高中。提起两个儿子,她自认为教育得还算成功,“至少他们并没有成为纨绔子弟。我们就是尽量让他们感觉不到父母是有钱人。”

“孩子上初中之后,我们家里的条件开始好起来,之前也跟其他人家没什么区别。但是条件好了之后,也没有在物质上给他们太多,比其他的孩子好一点点而已。”桂女士说,他们尽量不让孩子感觉家里有钱,也就不会让他们产生攀比心理。即使给孩子买了比较贵的东西后,也会告诫他们:“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做生意如何如何不容易,会把一些苦处告诉他们,这样孩子就会比较懂得珍惜。”

桂女士的大儿子在墨尔本读金融,她提供了部分学费和生活费,让儿子自己打工。小儿子很有个性,“他特别直,比如逃票啊之类他觉得不对的事情绝对不会做。总的来说两个人都比较乖,没什么金钱养出来的坏毛病。”

两个儿子各有特点,桂女士对他们的期望也不同,“我希望他们一个从政一个从商:大儿子比较八面玲珑一点,交际能力强,善于沟通,所以比较适合做生意;小儿子是个特别有原则的人,性格比较方正,所以适合从政。”——如果他们不愿意呢?“那也不强求,像小儿子快要高考了,我们让他自己决定志愿。”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1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4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质   欲望   父母   孩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