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缶弹琴,泼墨山水,方块成字,三千门徒书声朗朗……
太极云手,丝路花雨,春江月夜,白鸽振翅翱翔星空……
看29个闪亮的脚印从远古走来,听悠扬的古琴声中抑扬顿挫地吟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文礼赞!
礼仪之邦——“诗礼传家”
“妈妈,你听——这个小姐姐的歌声真好听!”
“妈妈,那些跳舞的阿姨真美啊!”
“妈妈,这些举牌子的阿姨真好看!”
……
小女儿守在电视机旁用自己的视角为我们解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啊,这些美丽的女孩婀娜多姿地向我们走来,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典雅含蓄的东方美。
“我就是要在这些奥运礼仪小姐身上烙上中国印。”负责奥运颁奖礼仪小姐形体训练的著名形体训练教师马妮满腔热忱地说,“我们的培训科目很多,其最终要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笑容——面呈“王”字,目光亲和,热情真诚;站立——收提松挺,端庄优雅,体态从容;行走——胸感在先,一串树叶,轻盈自信;程序——执行准确,动作规范,自然流畅。开始训练这些女孩时,我也心存顾虑:“这些‘80后’’、‘90后’’能吃得了这份苦吗?事实证明,在训练中,她们不仅能吃苦,而且很有责任感、使命感。训练快结束时,我给她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被她们的吃苦精神所感动。”
“由此可见,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发挥的机会,再加以正确引导,我们所谓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们一样能行,而且能做得很精彩!但是,”话题一转,马妮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很多孩子刚来时,可能由于长期背书包,缺少体态意识,两肩总是很抠,脖子老往前伸。我一再告诉她们,要挺起高贵的胸,拉长美丽的颈。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形体美,只要经过适当梳理,你就可以挖掘出自己潜在的美。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教育我——小姑娘要笑不露齿,坐要坐端正,两腿并拢。这也是一种最朴实、最自然的礼仪教育。现在,年轻的父母往往忽略这些最基础的礼仪教育。长此以往,我们很多优良的礼仪传统将很难继续……”
正如马妮所说,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据《论语---季氏》记载: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是老师的儿子,一定得到过特殊的传授吧?”孔鲤回答:“父亲对我的教育,其实同大家都一样。如果一定要说有单独的传授,那只有两次。有一天,他老人家独自站在庭中,我从他面前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习诗,就不会说出有文采的话。’’于是,我开始学习诗。不久,他又站在庭中,我从他面前走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于是,我又开始学礼。”陈亢听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了三条教益,我知道了诗、礼的用处,知道了君子要求孩子继承的家风是诗和礼。”孔子所说的诗,是指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里面收录的三百多首诗歌,思想纯正,情感真挚,富于文学色彩。要想立足于社会,光是说话有文采还不够,还必须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怎样约束自己的言行,怎样尊重他人,这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从小抓起——知礼要趁早。
“我要看《神探柯南》,谁也不许换频道!”
“不行,我才不给他玩奥特曼呢,我还没玩够呢!”
……
这些言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幼教专家曾就这一问题通过调查问卷、设计情景、让幼儿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许多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他们的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统计表明:幼儿中对礼仪知识有良好的认识的仅占调查总数的9.9%;中等水平的占80.5%;差的为9.6%。在设计的情景调查中,随机测查了35名幼儿,做到“进屋先敲门”的为“0”,见了客人“主动问好”的占42.8%,做客时“征得同意后再玩玩具”的为“0”。另外,在被问到“为什么老师讲课时不能乱发言”时,大部分幼儿回答“会被老师批评的”。在测试进入一个彩门取玩具时,没有孩子肯排队,他们一哄而上,根本不听“按顺序进门”的要求……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能临时突击,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引导。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而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仪道德行为规范五个面。
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开始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播种一个理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孩子们知礼要趁早!
言传身教——做人之本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各国对下一代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礼仪教育,如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韩国《道德》科的第一条目标就是:使之理解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与主要性。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故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老先生在生前接受我的专访时,曾针砭时弊地指出:“教育是干什么的?我们讨论过很多次,大家一致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素质。可是,素质又是什么呢?不能空讲,要有具体的内容,我说主要就是懂得做人的道理。小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什么样的人教出什么样的孩子。人的一辈子要接受各种教育,先是家庭教育,再大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都是广义上的教育。这些教育影响着人的成长。人不是自己想怎样做人就怎么做的,都是学的。看人学样,看朋友怎么做,自己也试着模仿,光靠讲是讲不出来的。家长对孩子说,见人要有礼貌,要鞠躬。可是,什么样才叫有礼貌呢?他看见别人的做法后,他才知道,而且也会照着去做。所以,教育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讲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把行为品德的养成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渠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目前不少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还有不少缺陷,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训练不严格,坚持不经常,加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品德出现了滑坡现象,这是发人深思的大问题。”
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留下了“张良三拾履”、“孔融四岁让梨”、“缅伯高千里送鹅毛”、“杨时立雪师门”等感人至深的故事,留下了“亲师友,习礼仪”、“讲道德,说仁义”、“每日必三省吾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修身养性的至理明言……让我们捡拾起这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去芜存菁,把五千年的文明礼仪发扬光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孩子们的礼仪启蒙教育抓起!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1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4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