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2-08 23:38:43 阅读: 评论: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考高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1. 自主积累并掌握课文中的实词、虚词、活用及常用的文言句式。

2. 梳理文本理解文意,注意课本写作素材及章法技巧的积累运用。

3. 熟练翻译、背诵对应课文,背诵并默写《离骚》全文。

《离骚》 复习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简历:屈原是楚国贵族,早在楚怀王时就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评价: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关于《离骚》和骚体诗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抒情诗,特点:香草美人作比兴,神话传说构幻境。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二、学习过程:

1、 学生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 学生默写课文。

【课文默写】

三、重点梳理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扈江离与辟芷兮 来吾道夫先路

2.古今异义

朕皇考曰伯庸 纫秋兰以为佩

春与秋其代序

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文言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肇锡余以嘉名

四、文本感悟

思想内容

写作启示

《指南录后序》复习学案

一、文学常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宋理宗开庆元年,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迁都,朝臣不敢说话,时任礼部郎官的文天祥力主抗敌,上书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并提出防御之策,但未被采纳,他便弃官归家。后来担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等地方官。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文天祥拿出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在赣州组织军队,前往保卫南宋首都临安,被任命知平江府。文天祥临行时,上书请斩亲元的兵部尚书吕师孟以振作士气,并提出分天下为四镇合力抗元的策略,都没有结果。德祐二年正月,命文天祥知临安府,担负保卫京师的责任。不久,元军攻占临安城北的高亭山。正月二十日,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议和,元军扣留了他,在被送往大都途中,到镇江脱身逃回温州,辅佐端宗赵昰力图恢复,继续抵抗南下的元军。1278年12月,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五岭坡战败被俘。元将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驻守厓山的张世杰,他写了自己的诗作《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他对劝降者的回答,也是他舍生卫国的赤胆忠心的写照。文天祥被解往大都时,先后两次自杀、绝食不死,元世祖忽必烈百计劝降,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于1282年12月9日从容就义。

二、解题。

本文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有删节。《指南录》,是文天祥的诗集。他用诗记述出使北营与敌抗争的情况和南归途中的艰险历程。“指南”,比喻象磁针那样永远指向南方,绝不改变,借以表达作者冒死奔向南宋决不向来自北方的元军屈服的思想感情。他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道出了《指南录》取名的意义所在。

序,文体名称,亦称“叙”。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写在正文之后的叫后序,也叫跋。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有作者自己写的,大都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指南录后序》属于这一种。

三、重点梳理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层见错出

2.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为巡船所物色 以至于永嘉 几彷徨死

3.一词多义

间 得间奔真州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靡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如 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

4.词类活用 虽貌敬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予分当引决 /草行露宿 /日与北骑相出没 道海安、如皋

、文言虚词

1.而

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

2.以

然而隐忍以行 挟匕首以备不测

几以捕系死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以资政殿学士行 将以有为也

3.则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文言句式

1.省略句初至北营, 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 几落贼手死

2.被动句予羁縻不得还 无日而非可死 3)几以不纳死

3.倒装句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君亲其谓予何

四、文本感悟

思想内容

写作启示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3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18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