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更新时间:2023-02-08 23:20:44 阅读: 评论:0

1.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素养,是学生长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素养。在数学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包括实践创新素养、自主学习素养、媒介素养等多种素养。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本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目,当中很多内容都能够直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并为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也需要注意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之间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并且能将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促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保证内容和方法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内容,学生由于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因此更愿意参与其中,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能产生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教师既可以采取个人的形式,同时也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都能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是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既定目标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组织能得到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方程”的教学当中,学习了不同的解方程的方法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常见的方程当中有哪几种模型?”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ax±b=c,a-x=b和a÷x=b”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得到锻炼。数形结合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就是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本身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到高年级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将陷入瓶颈期,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去,例如在课后组织学生回家调查相关一些生活上的内容,并使用统计表进行记录等。长时间这样的锻炼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生活当中的实践应用,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方式,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升和发展,全体学生的知识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小班化教学下的分层教学应用价值得到体现。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

建构数学模型,洞察数学本质规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应当学会从整体角度构建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模型角度洞察数学本质规律。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加法与乘法可以构建合的模型,减法与除法可以构建分的模型。基于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这一现实,在单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将相关联的各个数学模块衔接成一个模型。

以加法与乘法合的模型建构为例,小学二年级第四课“表内乘法”是在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学习之后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对“表内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建构合的模型。上课伊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小问: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小飞机内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可知,“一共”代表整体,因此,需要将所有飞机上的人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求出“3+3+3+3+3=15”的算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使用加法求取全部人数之外,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示。

提高推理能力,参与运算法则建构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方式叫做推理,这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推理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整理数学知识,“数的运算”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运算法则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的建构过程,在推算过程中提高推理能力。

以“10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的教学为例,探究问题情境中“39+3”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39名学生加上3位老师,大概会有多少人?这样不太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必然有所接触,结合生活经验可知,大概有40多人。进一步进行分析,列式计算为42人,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算式:39到42,个位发生什么变化,十位发生哪些变化?想一想,个位的“2”可能是怎么得来的,问题情境当中哪两个数字相加会出现“2”?在这些问题的解释当中,学生探究进位加的竖式计算,从而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运算法则。

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二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一方面要对核心素养的特质进行详细了解;另一方面要能够考虑学生本身身心素质的发展情况,要能够体现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并能够在培养学生素养的过程中体现出其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转化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来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创设以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给学生创设类似生活的一些情境,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熟悉这样的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伙伴,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既可以采用个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教育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数的意义。此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的学习适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开展,最为明显的就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在讲解这样的知识问题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应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坐公交车的经历进行着手:同学们在坐公交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公交车有时开得比较快,但是有时开得比较慢,有时会发现后面的公交车会超过你坐的公交车。当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后面的公交车要想超过前面的车,需要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两辆公交车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有可能出现超车的现象吗?那如果两辆车的速度不同,又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这两辆车何时能够出现超车现象呢?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

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

信息媒介素养是新时期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强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重视,一方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帮助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不单纯指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熟悉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还应包括课外对信息技术的使用。

例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群组,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共同学习,交流数学学习的心得并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课外时间,教师可以在群组内发布有关数学内容的链接或者文档等,让学生通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来巩固自己的学习。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实践素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曾经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止步于教材,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新时期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教师提出:“假设你们的语文老师前年已经40岁了,已知老师有个女儿,教师的年龄正好是女儿年龄的倍数,且倍数不超过6,请问老师女儿现在可能是多少岁?”这样的情境设置,首先可以让学生复习乘法运算,并从乘法运算过渡到除法运算,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并且教师没有采用单纯的理论性假设,而是根据现实中的实际案例进行举例说明,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2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01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