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展开探究性教学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小学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法.
(一)利用生活场景,使学生乐于参与。大班阶段的幼儿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已经能够与家长进行沟通,也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这种优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有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就能增强师生互动的效果,使学生取得比较满意的学习效果。如在学习顺数和倒数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新年倒计时时的倒数,体会到倒数的含义,孩子们都盼着过年,会认真花心思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游戏和生活场景的启发中,更好得掌握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了解自己,多利用自身进行学习。数学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的阶段,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能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所有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对不理解的事物能产生好奇心,能运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够自主进行探究,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利用手指以及肢体进行数学的学习,如在学习区分左右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加以区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多使用正面的鼓励话语,进行赏识教育,尽量减少冷硬的批评,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大班的孩子年龄尚小,但是也已经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作为启蒙教育的数学老师,要注意教育手法的运用,能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鼓励性教育,是教师最大的成功,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以及不同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且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化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当的游戏。游戏化并不意味着课堂就可以用游戏来取代了,游戏化教学是用一些贴切的小游戏来帮助幼儿理解难懂的知识点或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它必须是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它本身也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打着游戏化教学的旗子就把教学变成游戏。因此,游戏适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能一个不留神,幼儿就将心思全投入了游戏中,而正经上课却提不起来兴趣。当然,游戏也不是随随便便玩的,它要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来开展,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老师可以邀请几个幼儿,并且发给他们一些糖果,通过他们之间糖果的增减来帮助幼儿们理解加减法的应用。课后,老师还可以将这些糖果分发给幼儿品尝,激发幼儿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目前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渗透各个行业,教学也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完成一些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现在一些老师喜欢用PPT来教学,因此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得到了幼儿的一致好评,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应用;还有一些老师喜欢运用FLASH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动画模拟展示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直观的生活素材,有效激活幼儿数学思维,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情感,提高幼儿感知、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采用播放音乐、视频等一些方法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毕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思维不走神,因此利用多媒体播放音画作品展示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时代在进步,教学模式也要不断改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工作,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慢慢成长、学习。
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老师似乎就像严厉的父亲,这种观念实则是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老师要关心、爱护、耐心的对待每一名幼儿,老师还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乐的学习成长。因此,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幼儿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接受知识能力也会大幅度增强,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平时教学中,不少教师只管讲,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顾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学生只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气氛沉闷不已,沉闷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只有从学生学习认知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好学、乐学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认识1立方米”这一课时,讲完“1立方米就是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后,为了加深学生对1立方米的真正理解,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做个小游戏:我拿出三根1米长的小竹竿对着教室的一个墙角搭好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然后让几个学生蹲在这个正方体里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我故意找一些后进生和我共同完成这个小游戏,同时表扬了一起游戏的学生,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也要参加游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二、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境。通过师生合作创设出的许多情境让学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情趣。
三、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
数学新课程标准阐述了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表演不仅是渲染课堂气氛的需要,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相向”、“相对”等有个实质性理解,我请学生上台演示,这样既直观,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又如在讲《比的应用》一课时,请学生表演把12支铅笔按1∶1、1∶2、1∶3、1∶5等比例进行分配。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也使学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4.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若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效果也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等,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得深刻,记忆得牢固。
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极具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态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在进行新课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老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啊,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教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化教学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2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01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