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应该怎么教

更新时间:2023-02-08 23:20:42 阅读: 评论:0

1.幼儿园数学应该怎么教

幼儿园数学应该怎么教?在数学教育中还应注意几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使幼儿从 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规律,并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从而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 符号化并形成一定的体系。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 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相邻数: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 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 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 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我能给自己的任务。古希腊数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我们在教时间时,老师设置这样一个悬念:6、60、600,在这三个数字之间用“=”号连接起来。这会使学生可能说老师这是错的,三个数字不可能相等。

老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三个数字是不相等,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等呢?我们可不可以在三个数字后面加一单位使他们相等。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办理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数字后面可加上米、分米、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加上元角分。对这些正确的答案要积极鼓励,让他们分享成功的愉悦。这时我们可以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时间概念中,我们还可以以美国著名影片《时光隧道》为例,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的前一个小时,如果在这一个小时中,第一分钟做了什么,第二分钟做了什么……第60分钟做了什么。如果这些事情美国军方都做了,肯尼迪总统不会遇刺,历史就会被改写。在这历史回溯中,学生知道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时-分钟-秒”,同时知道了很多的知识。

重视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性,易于促进兴趣的产生,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特点,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而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突出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加深印象,唤起学生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两者一样多的应用题时,教师准备许多图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学生的操作兴趣非常高,开始是一个一个地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发现了一种更简便的算法――求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学到了一种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3.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一、故事启导法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 但是利用故事的教法,却是最容易收效的. 教法故事化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起来,快快活活地来做自己的工作. ”

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问题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经常将小猫、小猪、小狗等小动物编成数学故事. 如教学2 0 以内的加减法时,笔者编了一个这样的故事:3 只小猴子吃了一堆桃 ,白猴子吃了3 个, 黑猴子比白猴子多吃2 个,比花猴子少吃2 个,现在算一算黑猴、花猴各吃了多少个桃. 故事的魅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他们都积极动脑,争先恐后发言, 很快学会了解答这一类问题.

二、游戏演练法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 秒抢答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 名学生作代表. 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 .

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提高了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 ,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好办法. 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对口令、找朋友、击掌合数等,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把一些数学法则编成儿歌或顺口溜,让学生记,增强教学效果.

三、直观教学法

根据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 采取直观教学法,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兴趣 . 教师通过实物、图像、模型等教具的演示,将知识传授学生,使学生的认识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上升到理性和概念,深入浅出地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几何图形认识时,利用几何图形仪,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给学生直观感觉,加深学习印象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 师生共同活动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等多种器官的协同作用,集中学生精力发展学生思维.

4.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适当进行数学竞赛

教师当然不应把成绩当成评价学生的第一位,进行数学竞赛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人人向前的风气。当学生在竞赛中失利、受挫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缘由、症结,改进和调整学习方法,获得提高,从而走出挫折的阴影,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继续努力。我们还可以利用荣誉表、成绩栏、小红花、五角星等工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不甘落后,努力进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和心理前提。只有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他们才会爱学并主动去学。在全体学生都对数学课充满期待与浓厚兴趣的课堂上,课堂气氛肯定是既亢奋又不失冷静,既适度紧张又轻松愉快的,学习效果也肯定是非常好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讲课时态度要和蔼亲切,不应声色俱厉;语言既要准确凝练,又不失风趣幽默。其次,在教学中应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学数学不是在建造一座空中楼阁,而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运用数学知识的体验,也就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了。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对不同的对象和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形式要多样。

最后,还要实施启发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启发性。启发要启发在关键处、要害处,也就是说要启发在难点、重点上。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时,可举出一个实例来启发他们,如一共有17个苹果,每5个摆成一盘,可以摆几盘?这时可以采用画图画圈儿的方法,当学生每5个一盘圈出3个圈儿后,便让他们重点看剩下的2个苹果,问这2个还能按条件摆成一盘吗?即使摆在一个盘子里还能给客人端上去吗?当然不能了,那样太没礼貌啦。那么就告诉学生这两个苹果就是剩下的,就是余数。并让他们观察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自己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这样,学生就能较深刻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了。在以后的练习中,也就能够逐渐掌握这些规律,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了。

幼儿园数学应该怎么教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2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01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儿园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