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是速算和巧算的基础,掌握数学运算定律的规律、公式、法则和特点,就能灵活运用速算和巧算技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巧算教学方法.
(一)凑整先算法
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中,基本思路是“凑整”,根据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其中若有能够凑整的,可以变更算式,使能凑整的数结成一对好朋友,进行凑整计算,能使计算简便。例:298+304+196+502,本题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计算简便,因此原式=(298+502)+(304+196)=800+500=1300。
(二)符号搬家法
在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同级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的需要以及题目的特点,交换数字的位置,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特别提醒的是:交换数字的位置,要注意运算符号也随之换位置。例:464-545+836-455,观察例题我们会发现,如果按照惯例应该从左往右计算,464减545根本就不够减,在小学阶段,学生没办法做,所以要想做这道题,学生必须先观察数字特点,进行简便计算,按照符号搬家法,原式=464+836-545-455=1300-(545+455)=300。
(三)拆数凑整法
根据运算定律和数字特点,常常灵活地把算式中的数拆分,重新组合,分别凑成整十、整百、整千。例:998+1413+9989,给998添上2能凑成1000,给9989添上11凑成10000,所以就把1413分成1400、2与11三个数的和,按照拆数凑整法,原式=(998+2)+1400+(11+9989)=1000+1400+10000=12400。
(四)找基准数法
许多数相加,如果这些数都接近某一个数,可以把这个数确定为一个基准数,将其他的数与这个数比较,在基准数的倍数上加上多余的部分,减去不足的,这样可以使计算显得十分简便。例: 8.1+8.2+8.3+7.9+7.8+7.7,例题中6个加数都在8的附近,可用8作为基准数,先求出6个8的和,再加上比8大的数中少加的那部分,减去比8小的数中多加的那部分,如果按照该方法,那么原式=8×6+0.1+0.2+0.3-0.1-0.2-0.3=48+0=48。
2.小学数学速算能力的培养
抓好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过好双基关
能力建筑在知识学习活动的基础之上,必须经过严格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因此首先要抓好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切实过好基础知识关,为速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鉴于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两点:
1.明确算理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速算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常用简便运算的方法,既包括直接运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简便的方法,又包括需要经过分解和组合后才能间接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运算简便的方法。前者较为通俗,易接受。后者难度较大,而要着力培养学生先看后想的思维习惯。当学生一旦能够有看到想自己发现数据间的关系,并会通过分解或组合、联系定律、性质、进行间接地速算,就意味着学生已掌握了速算的“钥匙”,具有较高的速算水平。为培养学生先看后想的思维习惯和分解或组合的能力。例如:70-70×3/5可以变形为70×(1-3/5),125×32×25可以变形为125×8×4×25等,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2.熟记常用数据
提高速算的敏捷性。实践证明常用数据的熟记,不仅使计算速算加快,方法灵活多样,还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需要熟记的数据较多,象125×8、 25×4的积,以及1/4 1/8……1/20等常见的分数化小数、百分数的值、π值等都要让学生记牢,这样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
抓好比较教学,引导学生选择最佳速算方法
就一道计算题来说,其计算方法不止一种,其中必有一种简便的,为了使计算快速,就要尽量学会选择最简便又符合算理的那一种,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对计算方法的讨论,让学生明白那种方法简便,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别练习,可以对一题写出几种方法,让学生发现其中最简便的一种,也可以出示类型相似的,方法不尽相同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每道题的最佳速算方法,如:240÷6/15÷2 6/13÷6/11 4/45÷22/45这些题目中都有分数,且都是除法,但速算方法各不相同。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类型,常见的方法速算的窍门和捷径,给以引导总结,这样学生便会渐渐地形成技巧掌握方法。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活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课堂教学中,教师照例题讲例题,照本宣科,没有一点新意,对学生的提问只是请所谓的优等生来回答问题,回答得稍有不合教师的“标准”答案,就全盘否定,也不探究错误的根源,生怕影响教学的节奏,弄得学生不敢举手、不敢回答问题,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思维天才。
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这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对老师的错误允许当场指出,然后师生进行认真讨论,如果确实犯错了,教师也要向学生认错。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学习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
语言幽默风趣活络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人想听、耐听,听得仔细、听得有趣。数学知识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数学知识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传授,一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小数互化》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百分数想到小数家去玩,一道小河拦住了它的去路,对岸的小数一看不是自家人,不让它过河,请你们来帮个忙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过河去小数家去玩怎么样。”学生入神地听着这个故事,在童话般的意境中认真地思考起这个问题。
4.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操作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对"角"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角?然后闭着眼睛想角,自制活动角。
小学生在学习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要注重实践。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在实践中可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实验,有利于提高感性认识,对知识的形成和理解产生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展开,操作促使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和谐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往往随着操作而产生。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中的对称"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树、花、桃等多种对称图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刺激了多种感官,并带动了大脑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又如:我在教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时,让学生量一量桌、凳、窗等物体,在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建立了长度观念。再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和观察物体"时,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来初步认识角及会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通过摆、看,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和小伙伴一起会滔滔不绝、各抒己见,使他们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会畅所欲言,把他们的劳动结晶,摆的结果淋漓尽致展示给大家,教师趁势利导,大力赞赏,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矛盾引起质疑,激发学生勤思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加以应用。学生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就放手让他们去探索,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在教学中,教师故意示错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时,出示"小马虎"做数学题:请小朋友当医生,把"小马虎"的毛病找出来。
如:在教学米、厘米,出示动态课件,"小马虎"说"他自己有150米,画面由1.50米升高为150米。这样潜意识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学民主,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与师生不同的意见,积极去找病因,找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勤思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富有创新实践,独立思考的精神。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时。学生握手时,三人与两人一握,可以握几次?四人两人一握,为什么次数不一样?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先实践,引起认知冲突,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体现出学大于教。
小学数学巧算教学方法小学数学速算能力的培养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2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00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