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分配

更新时间:2023-02-08 23:20:20 阅读: 评论:0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分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在课堂上如何灵活调控教学时间,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卓越课堂”,还需要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做到教学材料新颖、生动、富有吸引力。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并能使学生把这些时间投入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所用时间的质量。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态度。所以,教师要注重增加教学材料的趣昧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极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此外,教师对教学材料还要做到组织有序,逻辑严密,避免学生茫然不知所叙而走神。

2、加强过渡,转换自然,使教学环节紧凑。在教学内容进行转换时,要避免“急转弯”,在从一个主题过渡到另一个主题时,要给学生一个信号,使衔接自然流畅,如流水行云,学生也就会自然地随着教师的引导“水到渠成”地转移注意力,从而保持教学的紧凑性、流畅性。

3、始终使教学水平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的投入时间与教师所提供学习材料的多样性和挑战性有关。太容易或太难,都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证学习的投入时间;只有难度水平合适,通过一定努力学生能够完成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保证学习时间的质量。

4、注意提问的技巧。使课堂的每一部分都保证所有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投人。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如果没有全体成员的合作与参与,有建设性的教学活动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教师无论何时都要重视维持全体学生的注意焦点,进行整体关注,尽量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提问是一项很好的措施,但必须做到先提问后点名,给予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目前,许多教师都不提倡全体一拥而上回答间题,但每个间题所能找到学生回答的数量又有限,为了增加学生的投入时间,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共同参与,保持警觉,时刻注意参与活动,避免大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

2.课堂时间分配一

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所形成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讲的时间大约30%,其余时间是学生的。而且我校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大模式,各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我们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分配好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不能在某一个环节浪费时间,时间就是效率。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授课者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教案或早已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件制作色彩,音响、视频、动画一应俱全,教师领衔主演,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课堂涉及知识面之广、容量之大,堪称一绝。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学生感官刺激大,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他们最后更多的是记住好看的好听的,至于知识理论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

学生就像老师手里的风筝,要让他们在讨论自学时舍得放开自由翱翔,同时要能随时收回注意力。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缴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课堂时间分配二

课前精心设计,合理预设

课前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理念,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具学具、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尤其是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做出精心设计。特别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大约是多少分钟,一定要提前做好合理预设,各环节之间还应该留出一定的空余时间,同时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水平要做好充分预设,以便课堂上灵活处理。

例如,我在设计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性质》时,课前根据实际情境设计了六个大的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作了如下预设:“故事引入,设疑激趣”大约3分钟,这一环节的时间安排3分钟左右最合适,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花费时间太多,花费很长时间还没有进入主题,有的甚至超过5分钟,要特别注意。“发现规律,探究新知”大约17分钟,这是本堂课最重要的环节,包括自主观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基本应用练习几部分,应该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习题。 “课堂游戏活动,运用新知”环节大约5分钟。“深化练习,巩固提高”环节大约10分钟。“全课回顾,归纳总结”大约3分钟。这一环节课前一定要预设,课堂上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时间够,可以多做多讲,时间不够,就作为新知识的课后拓展延伸。

课中注意预设与生成,灵活调控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环节并不是严格按照课前预设的时间在行进,某个环节可能要花费比预设更多的时间,也可能不需要用预设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认真思考,按照课堂的实际生成灵活调控教学时间以及其他的教学环节。例如,我在上示范课《商不变的性质》时,第二个环节课前预设了17分钟,结果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例,实际用了近20分钟。

这样实际就多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如果后面的环节仍然按照预设时间肯定上不完,于是我就在“课堂游戏活动,运用新知”环节节约了1分钟多,“深化练习,巩固提高”环节节约了近2分钟,在无声无息中把前面多用的时间补了上来。这时离下课还有5分钟,完全在我的安排之中。在“全课回顾,归纳总结”环节,我充分让学生发言,交流学习内容和自己的收获,还让一些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最后的“拓展练习,应用提高”环节只出示了一道题,用时大约2分钟,铃声响起学生起立下课,做到了流畅自然,结构完整合理,效果非常好。教学中如果全课总结时已经没有时间,我们就可以把后面预设的拓展练习环节删掉,这样灵活处理也是合理自然的。

4.课堂时间分配三

开课第5分钟至第20分钟

“突出重难点、激发思维活动”。这一时刻是一节课的黄金时刻,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是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最佳时刻,是一节课的高潮,学生全体合作、积极思考、回答关键问题。例如,我在上《圆锥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这段时间,把圆锥各部分展开,让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重点突破圆锥的“高”的认识这一难点。这段时间师生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中关键问题。教学的节奏感要强,密度容量要大,要精讲精议,充分利用好这段宝贵时间。

之后6分钟

“进行一些活动,强化记忆理解”。这段时间,不少学生注意力开始不自觉地转移,有的开始与同学讲话,有的开始做小动作……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不宜继续讲课,而应安排一些让学生能充分地动眼、动口、动脑、动笔、动手的活动。我讲《圆锥的认识》时,在这段时间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自己都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形状,指出哪里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的测量也是个难点,这时,老师再讲高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亲手量一量圆锥的高。在这个时间段安排“精炼反馈”等活动,促进兴趣提高、理解感悟、意义升华。

再之后6分钟

“组织问题训练,提供指导服务,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的思想又回到课堂上,这时要创设课堂教学的第二次高潮。这段时间可出示一些练习题、安排交流活动,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训练判断、思维、纠正误差、回答关键问题、巩固生成。

最后4分钟

“总结回顾,自我评价”。最后几分钟,可先让学生自主发言,回顾课程、谈课堂收获,教师再补充总结,然后完成课堂作业,再作课后拓展,铺垫下节知识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分配一课堂时间分配二课堂时间分配三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2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00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