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成绩

更新时间:2023-02-08 23:20:17 阅读: 评论:0

1.怎样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成绩

怎样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成绩?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刚刚从只顾玩耍的幼儿园步入小学,多半学生还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甚至都不愿学习。我了解到,有的学生喜欢去学校,也有的孩子不愿去学校,甚至哭闹。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学习习惯的问题。有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已在步入小学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而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年龄小或其他种种原因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比较吃力,导致他们不愿学,不想去学校。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孩子知识之前,首先要教会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会学习、喜欢学习,才能引领他们开启数学之门。

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同,但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又值得尊敬的,对老师没有抵触情绪,甚至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比如,我的孩子,他就对老师看的特别重,别人教给他一种别的学习方法他都会质疑。又一次我教他“凑十法”的另一种方法,他瞪着眼睛说:“我们老师不是这样教的。”直到我想办法说服他,他才会接受除了老师之外,“别人”教给他的知识。这让我感觉到老师在一年级孩子心中的地位。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爱老师,那我们老师更要爱孩子,拿出自己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相信我们的爱心会换来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注重和家长的沟通

我们在教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引领孩子共同成长。班里孩子众多,教师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问题较多的孩子,我们想要了解他们学习哪里有困难、为什么有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等等,必须要及时地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在学习“数的分解”时有困难,我就找家长谈心(而不是训斥家长)。教给他可以用摆放物品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习。比如对“8的分解”,可用8颗枣来摆放学习,让孩子轻松快乐地体验数学之乐趣。

2.数学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因年龄小,天生好动,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的讲、读、说和教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如果能辅助一种让学生感官接触以生动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等为多种表现形式的、具有仿真和虚拟现实功能特点的教学工具,学生们的积极性将会很高,于是具有这些特点的多媒体技术便得到了很高的普及和应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将难以表达,心得体会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表达的图形、图像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多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如在讲圆锥的概念时,先用课件给出实物。如谷堆,然后覆盖上与实物相吻合的轮廓线,最后把实物去掉留下几何图形,这样就使教学具体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可以设计一个生动活泼的课件,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数学课堂兴趣

(一)教师必须重视进行适时的过程评价,给学生构建起主动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平时教学当中,应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客观公正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在学习当中有个别学生具有开创性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行动,虽然其回答问题不够全面,作业仍有错误,即便未能获得好成绩,教师也同样需要给予表扬。这样做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在班级当中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楷模,以此来让全班学生开展学习。在日常学习当中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活动。日常当中表扬或是批评的评价,都应区分对象,对于不同个性、处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其评价的内容与形式、评价的场所、评价的程度都应具有差异性,但基本的原则为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注重开展多祥化评价,教师应在教学当中构建起快乐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并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以往评价学生,通常都是由教师负责评价,而学生较少参与评价。但在现实当中,由学生之间所进行的相互评价,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师在开展评价活动时,应安排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以此来将评价活动纳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同学之间真诚地进行相互评价,而在评价到同学的优点时,也能够树立起一种榜样的力量,让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并能够起到在班级当中弘扬正能量的良好作用,能够对全班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在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时出现了错误的评价,教师应适时地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好如何正确进行相互评价的方式方法。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真正构建起快乐学习数学的学习氛围。

(三)实施多层级的奖励性评价,在评价当中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优点。不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大都会采取多层级的奖励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例如可设置奇思妙想创意奖、作业书写工整奖、学习进步奖、优质完成作业奖等诸多奖项。经过多层级的奖励性评价,能够打破以往仅仅是以学习成绩好来进行奖励的定势思维,极大地拓展了奖励的领域,只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取得成绩都能够获得奖励。通过这样的奖励,可以使处于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都能获得奖励,并获得学习成就感。让全体学生都懂得:“只要持之以恒的认真学习,就一定会获得提升与进步。”能够对于学习数学充满了热情,并在潜默移化当中形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4.培养数学发散思维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扎实的基础是产生创造性的源泉。

创造不是靠“机遇”,创造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绝不是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的。阿提雅说:“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通过与其它东西的联系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关于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

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能否形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能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渗透数学的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把握,而哲学观点有利于高屋建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些哲学观点包括在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转化、对称性等。例如(a+b)2=a2+2ab+b2,即使没有学过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运用对称的观点判断结论的真伪。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事物间所有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创造意识,审美能力越强,则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也越强。

怎样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成绩数学教学方法数学课堂兴趣培养数学发散思维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2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0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学一年级   成绩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