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数学兴趣

更新时间:2023-02-08 23:20:16 阅读: 评论:0

1.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数学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数学兴趣?在教学中如有必要,尽量做到一题多解 这样既能让学生多学到知识,解决问题时能有更多的思路,又能体现数学的无穷魅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

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动手动脑,充分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例如再学习生活中轴对称等内容时,我都是让他们先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有的同学自己动手给大家展示了剪纸作品,有的同学找来了戏曲中用的脸谱,喜欢地理的同学还从资料中找出了轴对称的国旗,通过搜集资料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离我们进了,通过互相交流使他们学到了他人的知识,使学生们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中轴对称一节的学习,上课了我先举了一些例子又把我剪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把他们认为好的例子和图案那出来。

同学们开始合作起来,有的剪、有的给黑板上贴不一会黑板便贴满了美丽的图案,有动物、植物、花卉、文字等等。每小组还有同学负责解释设计意图,最后同学们有设计了轴对称图案,有建筑、徽章等能把学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学生们感觉很轻松愉快除了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学会了剪纸,我从中也学会了剪喜字、蝴蝶等。课后他们把这些美丽的图案贴在了班级的宣传栏中,给班级增加了美感同时同学们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班级的宣传栏成了剪纸拼图才能的天地。所以说在新课改中不知不觉师生的关系近了,教师已经溶入学生中间了,学生也不在封闭而是互相合作主动讨论、探讨、学生们不在感觉数学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实际上,这节课的知识含量并不多,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可能会不重视这些内容,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数学课中这样的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本来就很少,如果再压缩课时就太可惜了。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单调的内容展现魅力

例如:在《代数式的值》一节的教学中,可能与大多数老师一样,我是这样引入的,首先问学生,“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想!同学们一口同声地回答。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男孩成人时的公式:(X+Y)÷2×1.08 女孩成人时身高:(0.923X+Y)÷2 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

学生们却怀着极大的兴趣以及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通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出每位同学的这个数值就叫做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的自己父母身高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又如:男女孩的标准体重都是X-105,(X表示自己的身高(厘米)),要求学生计算自己偏瘦还是偏胖,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就可以避免学生对本节的计算产生厌学情绪。

2.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动手动脑,增添学习兴趣

动手动脑,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活动,这样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1)拼一拼。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一拼活动,可以看出哪些图形学过,利用学过的知识求出面积。(2)剪一剪。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放手让学生去剪,然后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有了这样的拼剪活动,学生自然看到沿着平行四边形任一条高剪开后,可以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3)量一量。在学习“梯形面积”时,教师先准备一些梯形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量一量底和高,各小组通过认真测量得出各种数据,最后正确求出它们的面积,并很好的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

以情感唤起兴趣

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大家都知道,在诸多科目中,普遍都认为,数学比较呆板,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使课堂变得生动一点,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的发言评价,也要注意语气,给予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语言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把空间留给学生,激发兴趣

“活动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自行探究、研讨是体现主体性教学思想的最佳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例如:《角的认识》这一内容可这样设计,老师先准备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铅笔、图钉、三角板,让学生自己折一个角,然后让学生摸角进了探索角的特征:

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巧设悬念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平铺直叙的讲解,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需求. 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出示三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第一道题能除尽,第二道题补“0”,也不能除尽. 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有的同学甚至抱怨地说:这第三道题算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呀!这时便是教学的最佳时机,在学生疑惑之时,开始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只要你报出一个数,我就能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抢着报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 当老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快又准呢?”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 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激发起来了.

充分预习、适当表扬、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学生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只有让学生先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因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

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观点;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用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时只需稍微点拨一下,学生的思维马上就活跃起来。

4.怎样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多想、多说、多做,感受成功的愉悦。

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应用题中教学“工程问题”时,我联系我们武汉当前修的几条高速公路建设,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修高速公路的数学问题。如果让你来当总指挥、打算怎么办”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一个比一个想得全面,还真有总指挥的超前意识和胆略。我抓住时机出示例题,一段高速公路全长300米,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修完分别需要10天和15天,如果两个工程队合修需要几天?学生列出二种算式。⑴300÷(300÷10+300÷15)⑵、1÷(+)。老师耐心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很快解决了单位”1”和工作效率问题、认定了第二种解题方法比较简便。这样的课堂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让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

调动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一些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去拼摆,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并推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运用灵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的同时学会了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设计精彩的活动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数学兴趣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2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0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兴趣   数学   孩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