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在时间上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他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制作由图片、声音、动画、剪辑而成的课件,它可使学生置身于声像同步、静动接合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笔者用课件出示三角形木板实物图,提出问题:“你能计算出木板的面积吗?”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生1:可以通过画方格,让后数方格算出木板的面积。生2:能不能应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生3:用木板的底乘以高,不知对不对?生4:把木板剪开,就可以计算出面积。
笔者肯定了学生的想法,然后利用课件把三角形木板实物图通过旋转与原来三有形木板实物图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清楚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最后归纳: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2=底×高÷2。课件演示,直观明了,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2.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一是强调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一定要改变“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包办代替。教师主要起组织协调、指导帮助和解疑释惑的作用。教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学习习惯培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笔者举了一个李爷爷沿着圆形草坪的边缘散步的例子,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内容算出李爷爷散步一圈的路程,从而引出什么是圆的周长,这样比直接讲解更能吸引学生,更容易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是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培养学生“乐学”的习惯。例如:在讲解“等边三角形”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盒火柴,提出“用多少根火柴可以搭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分析、动手,并发现其中的诀窍,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了等边三角形概念,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做,还能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互助,彼此依赖,相互帮助,兼顾个人绩效及完成整组共同目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从师生互助、人际关系的和谐角度创造思考、探索的氛围,使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造就具有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事先布置好课题,让所有学生充分准备,积极思考,然后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合作讨论,阐述观点,教师参与和总结。
四是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一节课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练习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但不是说讲过20分钟就不管了,而应该也可以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或者是先练后讲,更有针对性。这一点对于多数数学教师而言,能够很好地把握。
3.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引导自主探究,提高效能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多给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让学生看情景图并提出问题:“喜欢音乐的有10人,喜欢美术的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18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
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统计,统计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的同学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音乐的有几人、喜欢美术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做到了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地巧妙点拨,大大提高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
营造思维空间,唤醒自主探索
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研究表明,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课堂的生命力是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好奇;也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
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获得思维的创新、能力的锤炼和智慧的升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多的除了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也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更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经常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那么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以及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4.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教师要善于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有用、有趣,成功的东西才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为他们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喜欢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尝试让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感受统计的必要。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两个小组的同学依次报自己的年龄。报完后,教师问:你们知道7岁的有多少人?8岁的有多少人?9岁的有多少人吗?同学们面面相觑。
教师追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再报一次,有人说分年龄段数人数……大家觉得都不是很好,最后一致认为需要在每人报年龄时作记录,于是让学生每人再报一次,其余两组认真做记录,做完后,教师抽几个同学的展示,有画“o”,有画“、/”,有写“正”字的。显然,这几种记录方法都是对的。怎样把学生引导到“正”字统计法上来呢?教师接着问:这些记录方法中哪种能很陕知道各年龄段的人数呢?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发现:数符号要一一地数,慢!而一个“正”字五画,快且简便,很自然就接受了新“正”字统计法。再让学生根据记录制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提数学问题。然后再利用投玻弹比赛再次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巩固“正”字统计法。最后,再根据各组今天的表现所得的小红旗数制成统计表,并问:你们看到这个统计表想说些什么?整节课,学生都在一步一步产生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指引下,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的,这样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习效果当然不错了。
让学生动起来,相信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学习长方体的时候,我提前一天布置任务给他们,让每个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要学生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都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时,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不活跃吗?此法也可以用于学习其他“多面体”。再比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信心和兴趣,同时锻炼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学习方法,还训练了思维。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体验成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要以课本为主导,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把减负落到了实处,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既丰富了课堂,又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他们也关心身边的事情,也渴望对实际生活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而且很多时候学生都能提出很有见的想法,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利用,合理引导,更不忘表扬。人类学习的本质是获得知识经验与进行生产实践两者结合的活动,数学学习也应是知数学、做数学和用数学的有机统一,因而学生学习数学只有了解了它的产生背景及其应用价值才是积极的,学生掌握数学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应该教学生做数学,教学生用数学。
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营造数学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