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听课效率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9:55 阅读: 评论:0

1.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听课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听课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不断地积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学方法。

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要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首先应从谈话语言入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语言去打动学生;其次,应该设计悬念导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最后,可以运用提问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出示图片进行谈话:元旦快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面,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提问:(1)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盒12支,3盒大约有多少支彩笔?(2)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支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真正做到“启”而能“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教学形式,激发兴趣

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所以,要想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课堂中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题、做游戏、实际操作等形式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浓厚的听课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学会新知识,让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课件情境,激发兴趣

具体、直观、形象是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而数学思维本来是抽象的,为使学生的认识特点与数学学科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内容对学生形成表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听课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中声音、动画把圆分成16等份,然后,把圆变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一目了然,不需教师说教,学生对公式掌握得也牢固。

2.小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

在生活中寻找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给2个苹果,让自己分,结果学生很自然的把苹果平均分成四份,但是有一个小组是3个人,也是2个苹果,其中两个同学每人一半,另一个有1个苹果。这时候我让学生讨论每组的分法的相同和不同,从中让学生明白“每人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这样分是最公平的。从实际操作中学习什么是“平均分”,学生兴趣高涨。

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导入中,我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让同学每人右手拿一支笔,然后放到左手,然后换到右手,如此继续做,我在旁边观察,开始,学生做的很高兴,但是学生做了一会就有问题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什么时候是头呀?累死也做不完呀?”全班都有反抗意见了,然后我让学生说问什么累死也没完?学生说总是从右到左,左到右的来回重复循环。我就顺势引出“循环”二字的含义,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无形中就被学生消化了。而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就是学生的求知欲。学习首先要有对新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有了求知欲。如果学生有了求知欲,那么他对学习的兴趣就油然而生。因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内容时,同学们事先都知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以或除以相同的不为零的数或整式,分式的大小不变”这一定理。面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新课题,我有意地启发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同学们,你还能想到分式会有其他变化方式吗?”这时,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加上或都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它的大小会不会变?”这个一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就会激烈的加以讨论和演示。对于学生的这一敢于探求新知的精神教师要及时的加以表扬,并在最后和学生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听课效率

1.会听。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要能集中注意专心听讲。学生上课不但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更要用心听同学们的发言。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因为同学的发言起到评判的作用,教师从中也能得到以利于取长补短。如果听耳不闻,等于没有听。而英语教学中有听力训练,通过听录音写单词,听问句找答语,听对话短文判断正误等。可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以及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有意识的记忆能力。

2.会看。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如,教学自然拼读法时,可利用学过的发音规律类似单词进行教学,让学生会看单词结构,结合学过的发音规律类似单词自己来拼读单词。

3.会想。首先培养学生课堂上会想,可以独立想,或者与同桌一起想,做题时,看完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还会想到什么?学习英语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会说到会说,由不多会说到会说较多的过程,也是一个听,模仿,观察,思考,练习的思维过程。所以,英语教学中思考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会说。听、读,写,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课堂上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创设开放式语言环境,树立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敢于、乐于大胆开口说英语,让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表达,说错了无所谓,没有关系的。老师要多鼓励,要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

4.数学课上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原本就是比较抽象的,不像语文教学那么具有描述性,不像美术教学具有直观性,更不像体育教学那么具有身体参与性。数学中的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因此,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通俗、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教学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大家对“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感觉非常抽象。在教学时,我做了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我有意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的图;我接着说:“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我又出示荡秋千图。这时我有意话题一转,进入正题,接着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们兴趣正浓,大家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学生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有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进而产生思辨的疑问。例如: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对此,教师课上生硬地灌输会使学生记忆不够牢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等式。

首先,我引导学生说:“我知道3能等于0。”学生听后立即齐声说:“老师,不对,这是不可能的。”接着,我出示连等式:3=3/1=3×0/1×0=0/0=0。在学生认为3是不可能等于0的,可上面的等式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么,3=0吗?对此,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大家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听课效率小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听课效率数学课上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学数学   效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