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9:49 阅读: 评论:0

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说说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

激活儿童生活经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悉心寻求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课堂上,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奇妙之处,并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的过程,积累动手经验

小学生的认识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创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的机会,使学生积累有效的动手经验。

引导学生一题多解,积累发散性思维经验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思维,使头脑更灵活。按照常规的解法解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兴味索然,这时候老师如果能适当地追问,逼得学生在本以为可以大功告成的时候,乘胜追击,就能大大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借助于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时,直接动手操作得来的远比其他方式得来的要深刻得多。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仅让学生观察一会儿,教师就直接说“在观察物体时,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显然是不行的。此时,教师应适当地借助于媒体手段――摄像头,让学生自己动手,为自己观察的物体拍照,再来观察。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很明白地获得最多一次看到三个面的数学知识,还明白“观察一个物体时,一旦视角选定就不能随意改变”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再如,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时,对于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教师有必要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不能只是教师量学生看,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了解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测量的直接感受,更好地理解测量步骤与方法,从而获得更为全面、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载体,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许多内容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接触到一些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原始数学经验,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将这些经验迁移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学生对于时刻与时段往往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作息时间表来理解:“我们平时上学时间、午饭时间、放学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刻?我们上学时从出门到进校门所经过的时间就是时段,吃饭所经过的时间也是时段……”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时刻和时段了,从而归纳出:时刻是指某个点,而时段则是经过时间的认知经验。

3.培养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反映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个学习段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经验性认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会形成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苏教版教材编写的螺旋式结构,为学生利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新的数学活动经验提供了便利。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它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进行自我探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可先复习 “4×( )<9,5×( )<43,( )里最大能填几”和“8÷4、40÷5”等能整除的竖式计算,为教学新课做好准备。接着,教师出示题目:“有23盆花,每组放5盆,可以放几组?还剩几盆?”让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列式,从而引出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出用除法计算。又如,在讨论“23÷5”的试商方法时,学生一般都知道要商4,但对为什么商4的问题,学生就无法说得清楚了。此时,教师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引出已有经验,得出4×5=20最接近23,同时体会为什么不能商5,因为如果商5,5×5=25,就不够分了,这样的计算就没什么意义了。教师利用原有表内除法经验,经过课堂学习的提升,使学生得到了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必要的数学经验,更加具体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实际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扩张数学活动经验

当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换数学思想。创造情境让学生交换数学思想,也是增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快速生成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法口算”时,教师出示“68+25=?”例题后,先让学生观察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计算题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题?第二个加数25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可以怎样计算?学生通过讨论,可能这样口算:①先算60加20得80,8和5得13,再算80加13得93;②先算68加20得88,再算88加5得93;③先算60加25等于85,再加上8得到93;④先算70加25等于95,再减去2得到93;⑤先算68加22等于90,再加上3得到93……接着,教师让学生比较各个算法的算理,从而拓展自己的算法,再结合具体的习题进行验证,优化各种算法,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得以扩张。

4.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预设教学设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不仅要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资源,落实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更要能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预设。

二、立足课堂,培养学生活动经验的能力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空点。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认真策划,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基础上动口说、动手做、动手写,大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以活动为中心”,注重选择富有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三、通过不断反思,提高个人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我们都在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努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抓好学生的“四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联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并在不断地反思中获得“思考性”经验。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从而不断地获得情感、思想性的经验。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9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培养学生   数学   经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