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9:37 阅读: 评论:0

1.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长期性的教学理念,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化!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与数学相关的方法。

教学语言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教学语言是无形的,它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做到通俗明白,形象生动,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要实现这些要求,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如果在数学教学中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话,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如陈景润的老师华罗庚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激励了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漫漫征程。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教学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

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 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

2.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口诀流畅,适合诵读

陶行之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知识的宝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一些知识用口诀的形式加以归纳,编成一些数学歌诀,让学生寓学于乐。如学习圆柱表面积计算后,引导学生编如下口诀:圆柱表面积,计算真容易;先算侧面积,再加底面积;底面个数有差异,请你一定辨仔细;一般圆柱算两底,水桶无盖算一底;通风管,不算底,你说容易不容易?

再如,学习小数乘法法则后,引导学生编如下口诀: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求得积以后,回头看因数;小数是几位,确定积小数;若积位数少,用0补位数。末尾有0时,化简去掉0。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一些学习方法用口诀形式加以总结归纳,不仅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动手操作,实用可行

波利亚曾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而不是用耳朵去“听”。所以,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动手中思维。

例如有位老师教学“6和7的认识”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先用六根小棒摆:生1:摆成了字:白、只、平、元、田;生2:摆成了符号:>=<;;生3:列成了式子:1+2=;生4:搭成了梯子 ;生5:建成了小屋;生6:设计了蝴蝶结和电视机;生7:绘出了雪花和小草……由此可见,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索,由苦学变成乐学。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教师要掌握好组织艺术

(一)要组织好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句话、第一个表情、第一个手势都应是先声引人,先声夺人,先声服人,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前提。导语的设计应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沟通情感,并把学生引入新的知识中。

(二)把握好教学过程。教师要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既要直说、实说、细说,又要力求精练,同时还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教师要认真把握教材纵横的内在联系,理解每个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突出关键,分散难点,深入浅出,确定教学坡度,设计教学层次,选择最好的教法。要在一堂数学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特点和学生情绪变化等因素,处理好讲、思、练的关系。同时,教师要善于设疑、激疑,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疑点转化为“ 热点”。

创设课堂教学气氛的艺术

(一)明确基调,精心构思。俗话说,只有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创设课堂气氛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气氛的基调。基调热烈,课堂气氛就活泼、奔放;基调庄重,课堂气氛就严肃、规范;基调沉郁,课堂气氛就低沉、乏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事先确定基调,然后精心构思、备课。

(二)创设情景,渲染气氛。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把形、理、情、境等熔于一炉,揭示形象、陶冶感情、渲染气氛。要做到这些,就要把握三个方面。①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绘画、音响等渲染气氛。例如,复习1―10 的数的认识时,教师出示猴子摘果图,播放轻松音乐,让学生投入到利用猴子摘果复习数数的游戏当中去。②理。在数学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探索气氛。③情。我在教学对长方形的初步认识时,展示国旗,对学生讲述国旗的历史,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国旗、热爱祖国,形成了一股激荡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力度。④境。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来渲染课堂气氛。如在讲授实际测量时,带领学生拿起标杆、卷尺等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就体现了教学环境产生变化的效果。

4.数学课堂激趣教学方法

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

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

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数学课堂激趣教学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9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学数学   课堂   有效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