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课程时,就需要转变自身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措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运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众多的符号、公式、图形,这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难懂的,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数字、公式、图形、符号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将单一枯燥的知识点汇聚成一个知识网,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笔者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备课过程中,经常将教材中复杂的图形习题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通过课件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图形的变化和辅助线的描绘,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拓展性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结合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设置学习任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将学习数学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练习带入到生活中去,在家中运用树叶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运用分蛋糕锻炼学生的除法运算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表扬勤鼓励。教师的鼓励才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成就感,体会通过辛苦劳动获得肯定后的快乐。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会偏重于对成绩好一点学生的提问,对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是很少提问或者是不提问,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采取批评点评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错误的落后的,会极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不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2.课堂教学方法一
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且从中摸索出一定的数学规律,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来引导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探寻出一定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小学生拿出9支铅笔放在文具盒之中,每个文具盒中放的铅笔的支数是相同的,存在几种放法,能够放几盒?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
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种放法:(1)每个文具盒放3支,9÷3=3(盒);(2)每个文具盒放9支,9÷9=1(支);(3)每个文具盒放2支,9÷2=4(盒)多1(支);(4)每个文具盒放4支,9÷4=2(盒)多1(支);(5)每个文具盒放5个,9÷5=1(盒)多4(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认真地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