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 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发挥好课程改革指导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联系生活,深化学生认知
数学知识既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现实世界的存在为我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研究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现实中的问题相联系在一起,深化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把例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如买1元笔记本,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 元=10角”。同时,让学生在取币、换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有效的将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学生感觉到了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运用融声、光、色彩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处理,声、像、图、文并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有趣的新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推导圆柱体的体积时,以往是用教具把圆柱体割补成近似于长方体的立体图形推导出来的,这一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柱体2等份,分别用红蓝颜色表示,再依次4、8、16、32等份,依次进行的割补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柱体变换后的立体图形越来越趋近于长方体了。这种设计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既导出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和无限求和的思想方法。
设计层次性的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层次性、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如计算、填空、选择、判断等。练习形式要新颖多样,内容要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如“我会算”“我会填”“我会选”“我会解决问题”“请你当小法官”“啄木鸟”“我来当医生”等。练习最好图文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容要有层次性、有坡度。既有基础性练习,也有实践应用性练习,还应有拓展性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吃得饱”,学有所得,对数学抱有浓厚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不断地尝到学习的甜头而受到鼓舞,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上内容,而且从课堂理论走进生活实际,拓展了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创造性、创新性思维发展有比较大的潜力。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需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运用直观的教学形式进行展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数10的组成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10个小木棒,让学生将这10根木棒进行分组,看看同学们能够有几种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多种答案,引导学生观察,在完成知识的传授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重视学习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是由问题为基础的,数学只是获得与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开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疑问与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问题,这些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太难,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也不要太简单,那样就达不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状况,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小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内在的动力。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要传授的知识精心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矩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图形的补割来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析推导,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探究是思维形成的重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