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5:38 阅读: 评论:0

1.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的教学方法。

数据对比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对比,富德育于数量关系的教学之中,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数据对比有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教材现题对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有不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教学渗透德育,首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处理,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能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需要编题对比。即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配合消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或由教师提供数据,指导学生自编自解,在编题解题中渗透德育。

如要进行国情教育,就可以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给学生出示两个条件: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②江苏省全省的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条件,编题计算江苏省全省的面积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的几分之几;还可以结合教“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我国用占世界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的人口。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这样即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

观点熏陶法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养料”。充分挖掘教材的辨证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实践观点等唯物辨证法基本观点的种子及早撒播在小学生的心灵里,对其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数学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基本有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数学的方法用唯物辩证法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间的种种辨证关系,给学生的脑海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印记。二是通过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具体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的渗透,实效性强,学生从中受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熏陶更为深刻。

2.如何在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认为枯燥无味,那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探寻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知识的来源上,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这样才便于找出来。例如,数学中的“引言”,是数学教学中由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简短,精练而自然,有时甚至只有寥寥几句,却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的成败。这主要体现在:(1),利用“引言”可以穿插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探索精神。(2),利用“引言”可揭示数学在各科中的地位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和学数学的兴趣。

(3),利用“引言”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地积极性。 (4)利用“引言”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缩短师生距离,创设生动,和谐,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例如:“三角形”教学时,三角形内角和可让学生拼三角形三个角,猜测三个角和是多少度。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地中的应用和三角形的对称性在建筑方面的使用,给人美的感觉和享受。还有圆周率,勾股定理辉煌成果的取得。通过教学 ,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如,教学完“黄金分割”后,笔者告诉学生,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

比例,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为23℃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l∶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数学其实也有如此特质。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和美术、音乐是天壤之别的不同领域,但笔者却找到了一条贯穿数学、美术和音乐的“金带”,从而揭示出绘画、音乐与数学之间的“惊人一致性”。正是音乐、美术与数学的这种“联姻”,使得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4.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特别是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依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用思考、总结。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以教学方法为例,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教学对11~20各数的认识中,教材中的主题图出现了马路上人来人往的情形,有斑马线、自行车、汽车,教师可以借此在数数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如何在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德育   数学   教学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