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差该怎么办?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我们作为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危中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今天,朴新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因而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做得好有闪光点的地方,多表扬,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应该是这么做的,而且是做得对做得好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让他们爱学、趣学、乐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上课时,对于适合他的问题,给他回答的机会,答对了,就及时的鼓励他,让他充满了信心。对于学生做的不好的,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他们,让他们做得越来越好。
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总是不一样。这个“不一样”还不仅仅是指有的好,有的坏;更多的时候是意味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这个世界如同一个大森林:有挺拔的乔木,也有繁茂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络的藤蔓;有鲜艳的花朵,也有翠绿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示着自己一份独特的勃勃生机。③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少一点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
形象演示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我们教师就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以利于他们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把他们感兴趣的形象应用于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时,我出示了5个鲜艳的大桃子图片,问学生:“图片上是什么啊?有几个?学生们边说,我边写上5。接着,我又贴上三个,边贴边问:老师又拿来几个啊?学生边回答我边写上3。接着,我继续问:“一共有几个桃子啊?”有的学生从1开始数。这时,我启发学生,有没有比从头数更巧妙的方法呢?由于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加法,不少学生马上回答:“用加法,5+3=8。”这样,通过图画的诱导,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数的运算。这样,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既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主动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目前我根据随堂练习掌握的情况,正协助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外练习等四个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进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光做好示范工作,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方法,一起体验学习历程,引导各层次学生,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水平,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思考学生将会怎样去想,可能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以及怎样启发学生去突破。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包办代替,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欢乐,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在讲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首先利用描点画图的方法让学生画出y=2x和y=一2x的图像(我用电脑画出标准图像);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并提出问题:1,函数图象过哪些象限?2,两个函数图象有何共同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之后请学生回答。当学生自己回答出来后,他们非常的高兴,有了主动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及图像的特点做了几个不同层次的相关练习。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深入挖掘知识,使得整节课的教学都围绕着学生,学生完全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现的过程中来,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营造平等愉悦,和谐的氛围,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力求适应老师,想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这样他们会感到心理安全,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表现出高涨的热情。
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的公开课中,尤其是学校里的研训活动,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位学生面对新的执教老师,都努力展现自己希望新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哪怕是老师的一个微笑,都能极大地激励他的学习热情,同时得到心理上的归属于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表现的需要,我在承担公开课任务时,不向班主任索要好生差生的名单,而是满怀信心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并且给“角落里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当然也要注意技巧,以免挫伤出色学生的积极性。
辅助教学,吸引学生进行学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图文交替,动画闪烁以及动静结合等现象,使得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板书或口授等形式,并且将抽象的数学思考进一步的具体化了,让学生在理解起来更加的轻松。并且通过各种声音和动画的效果,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教学中的极大的一个困难就是数学的抽象化以及逻辑性较强,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虽然说不可能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却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逻辑性的问题变得直观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数学知识具体形象的放在了学生的面前,再由自己进行相关的知识点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的讨论和分析,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新奇的课堂中积极参与,又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点,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多途径地培养兴趣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们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书中的出色案例,有趣的题目,有趣的故事、有趣的实验,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观察、多思考,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多选一些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做,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使学生发展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利用电教手段,采用多种方法,吸引注意力,发展思维,才能更好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表内除法中的两种还是分不改法对比的简单应用题时,我采用电教投影,把色彩鲜艳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一看到就新鲜好奇,然后我细心地讲解引导,通过直观对比图示,从易到难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以下两道应用题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一个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一道是求6只小龟里面有几个2只,可以放几个笼子。这样一来,学生把这两道题的不同含义和不同解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让小学生成为应用数学的创新者
现实生活必须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数学的创新者。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真正的经验与方法。
为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学习了"购物"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小朋友们,你注意过吗?我们平时用的钱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这些钱币的面值中只有1、2、5这几个数字。为什么只有这几个数字呢?其它3、4、6、7、8、9为什么不用?先让学生自已去思考,最后给出答案:因为1、2、5这三个数就可以凑出1到10的十个数字了。人们在使用钱币时,只需要这三种面值,就可以组成任何一种数额,所以没必要面值太多了。
小学数学差该怎么办主动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营造高效课堂氛围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8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