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中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发展。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即教师应在课前有所准备,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能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最终达到解惑的目的,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
例如我在教学生解答一道题:学校把360本科技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苦思冥想,这时我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层的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是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科技书总本书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这一问正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有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恰当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可以使提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悬疑,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答案,积极思考从而攻克难关。例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自己手上的12个圆平均分一分,把得到的一份举起来。(1)想一想,你得到的这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有的学生举起1个,有的2个,有的3个,有的4个,有的6个)(2)为什么都是一份,有的同学举起的是一个,而有的是2个,3个,4个,6个呢?这是怎么回事,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3)同样的12个圆,都是平均分,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圆的个数却不相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这堂课上,我选择适当的时机设计了一个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把思考、实践的机会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12个圆进行平均分,得到的一份(圆的个数)和所对应的分数各不相同,这算是给了学生比较多的自由度,在分与取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是多么的重要。
2.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
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层次设计提问,循序渐进引导吸收
数学知识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在了解学生和透析教材的基础上从新奇的角度切入,分层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吸收知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思考和提升。笔者教学“小数乘整数”时,为了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小数乘整数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于是设计了如下问题:4个0.1是多少?如何用算式表达?
同理4个0.01是多少?4个0.001又是多少呢?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找出规律:积的小数决定于因数中小数的总和。然后再让学生分析0.8×3这类非特殊小数,进行引导: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算式表达成0.1×4这类特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呢?学生恍然大悟:因为0.8×3=0.1×8×3,所以0.8×3=24×0.1,这样大家就从最基本的小数单位出发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数学原理。最后再写出更复杂的2.59×5等让学生根据算理讲解并计算出来。如此设计层层深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突破教学难点,加深了印象。
3.小学数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巧设开放式提问,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古语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打开课堂思维之窗,放飞想象家的翅膀,以知识点为起跳板,让学生到太空翱翔。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广大师生所期望的。 再如,以教学认识梯形为例,把梯形置于四边形的系统中来类比,引出梯形的概念。首先给出一组图形,其中有两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一般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梯形,提出如下问题:①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是什么?②我们已经认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是什么?③最后一个图形与我们认识的图形对边不平行”的本质。
教学中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这样不仅突破了难点,更有利于弄清同类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更加透彻,学生的课堂生成也显得自然流畅。
巧设开放式提问,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数学教学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概率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从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消除错误感觉。
比如:小明和小亮星期天去公园游玩,被公园门口的一种游戏所吸引,其游戏规则是:如图,是一个转盘,交一元钱玩十次,在转转盘之前,自己先决定按正数还是反数,然后转一下,转盘停下后,找到指针所指的数,从这个数开始,数到与该数相同个数的位置,凡数到17这个位置的交摊主3元钱,数到其他位置的得相应钱数,请你从概率的角度,并结合实际图形,说明小明和小亮玩这各游戏能赢吗? 不能赢。因为若转出9和17,不论正数还是反数,必输,若转出其他数,输赢概率各为50%。但输时交3元钱,而赢时只得一元钱,其他钱数无论转出的数是多少都得不到。因此,转的次数越多,输的钱越多,有的学生很可能认为只要运气好,就能赢,要消除学生的错误感觉,“转盘”能有效的让大家体会概率的意义,在“猜测—— 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 分析试验结果—— 开放设计方案”(不是每个问题都必须进行所有的这些程序)这些有趣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的特点。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地快乐。这样,我们的教育才可能真正地没有负担,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大的快乐。
4.怎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减少提问次数,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在小学教学课堂上,通常采取的都是“讲授”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台上讲课,并且对书本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忽视了学生需要独自的思考和理解的能力。在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任课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题时,将数学题的例题特征还有运算顺序通通都以板书的形式写出来,并且告诉学生每一类型的数学题都有自己的运算特点,这样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题计算时就不会感到手忙脚乱,而是可以按照步骤进行计算。这位数学老师培养了学生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他的讲授,可以看出他们班的数学成绩明显要优异于其他班级。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提问
著名的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教学课堂的提问。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没有遇到难题,也不是不想提问。而是常常会担心因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斥责,甚至有一些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差,提出的问题老师不会回答,同学还会嘲笑自己笨。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课程中,老师要创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要有成绩好坏的差别对待方式。在许多教师的眼里,普遍存在一种相对比较狭隘的思想,就是数学好的学生很聪明,数学不好的学生通常会被说成这个学生很笨。
因此数学老师在日常的数学讲授和指导过程中,不可以采用同一种方式去指导学生,因为有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强,对于一些数学难题能够很快的找到问题的所在。而有的学生则是数学思维比较弱,因此需要数学老师更多的指导才能够顺利的解答问题。其次,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问的数学问题,哪怕是特别的简单,也不要进行不耐烦的回答或者批评学生,因为一旦这样做了,学生就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了感,觉得没面子,然后导致自信心的缺失。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学生下次就再也不敢提问了,害怕被老师说成“脑子笨”,所以教师在小学教学课堂上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小学数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怎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8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