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5:28 阅读: 评论:0

1.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数学课堂中的和谐还有很多,教师要协调课堂中的方方面面,构建和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课堂,才能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学生就是要用精湛高超的教学水平、教育艺术,在学生心里播下对老师、对学科的爱的情感。

当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时候,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目光就自然会变得充满信任。只要充满爱心,师生之间就会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陶醉,教学相长,师生沉浸于这种丰富、和谐、纯洁的氛围中,师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要有一颗欣赏学生的心。

要欣赏学生,首先教师必须信任和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消极的心态。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中的皮带和拳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羞愧和耻辱。”要给予后进生以“孩子,你进步了!”“你如果字写得更整齐些,就更棒了!”“孩子,我欣赏你做出的努力。”等语言鼓励。

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孩子开辟另一片天地。教师对孩子适度的赞扬、及时的肯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回答得很好!”“你真行!”课堂上教师言语亲切,神态和谐,举止大方得体,能拉近师生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2.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1. 设计悬念型的问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任意的凸四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的中点顺次连接起来,观察猜想构成什么图形. 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凸四边形,都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既兴奋又惊奇. 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他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的课题,从而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2. 设计实验型的问题

用动手操作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 动手操作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上升过程. 学生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和总结论证中,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

3. 设计应用型的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利用教材,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经过加工,使它能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数学课堂氛围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4.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增加学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完成以后,要下意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类,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引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帮助,从而在互相帮助中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2.改变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授知识的环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同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通过实例或是教学辅助工具来讲述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不要一味枯燥地只是进行单纯的知识讲解,过多的理论不会吸引学生的兴趣,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区分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所讲知识的次序,由易及难,不断加深知识的深度,开拓知识的广阔面,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将知识彻底吃透,从而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

3.讲练结合,开拓思维,提高效率

课堂不只是一个讲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巩固知识的环境,在讲授完知识以后及时地对所讲知识进行总结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加以利用,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及时地将练习题目分配给大家,以供学生练习掌握知识。课堂训练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巩固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布置一些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练习,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以更好地学习并利用知识。在此过程中,要努力地引领学生,多做开拓思维层次的训练,提高其学习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构建和谐   课堂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