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基础,带着兴趣学习对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那么低学段如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1.悬念式导课
悬念式的事物往往有着一种魔力诱发着人们想要探知真相的欲望。在数学的课堂导课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人们这样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悬念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们去探知结果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将一张地图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然后,问问学生们谁知道从北京到拉萨多远(可随意挑选两个地方)。这时,学生们基本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笔者往往就可以卖关子说,“只要给我一张地图,一支笔,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你们猜我怎么做到的?”通过这样一个悬念式的提问,就很容易激起了学生们的热议,学生们则更想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后,就轻松地进入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学习中。
2.故事引入
故事往往能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故事来导入课堂的学习,这无疑是为数学课堂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在故事中,我们往往都能看到数学的影子,只要我们细心地去挖掘。
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这一课时,笔者常会引用这么一个故事,就是一只坏狐狸把鸡妈妈的房子推倒了来偷吃鸡宝宝,但后来鸡妈妈将房子的屋顶建成了三角形的,狐狸就再也没能把房子推倒了。“为什么屋顶成三角形,狐狸就没能推倒了呢?这个三角形有什么魔法呢?”笔者就推出这个问题,引起学生们的思考,进而为了揭秘答案进入对三角形的学习。
2.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单纯,在学习特点上表现出以直观的行动思维和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单纯的通过课本或者语言描述即使能完成授课,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使用情景教学法。比如在讲授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钟》这节课时,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出一条谜语:“哥哥倒比弟弟短,天天竞走大家看,弟弟走了十二遍,哥哥刚好走一圈。(打一物)”让学生们猜,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对做游戏、猜谜语感兴趣,所以学生们一定会认真开动脑筋想答案,积极回答问题,等学生们猜的差不多了,教师再公布答案是“时钟”,并拿出之前准备好的真实的时钟解释为什么谜底是时钟,在解释的过程中就教会了学生怎么看时间。这样把数学问题与学生感兴趣的谜语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学生产生了求知兴趣。
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节课时,想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好长短各不同的6根木条,将每根木条标上序号和长度,上课时让学生用这6根木条中的随便3根摆放三角形图形,并将它们记录下来,看看谁能摆放出20种图形,而且看哪位同学能总结出什么样的木条能摆放出三角形,什么样的不能。在这节课的授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放三角形,并自行总结规律,符合小学生乐动的天性,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品尝了排列组合的神奇。
教学过程中要针对适合的教学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注意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体现互补性,学习较好的和学习较差的、性格较外向的和较内向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和较差的孩子搭配成合作学习小组。
在探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诱导每一名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中,避免学习好、乐于表现的学生独挑大梁的情况。合作学习小组用于探讨的问题应该选择开放性的、动手操作性强的、要通过一些思考才能有结果的,而不宜选择太简单或太难的题目。这种学习模式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在一种相对隐秘又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观点不对而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人”,反而会激发其在合作小组小伙伴面前畅所欲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合作小组里肯定会起到关键作用,会在其他小组成员遇到困难时扮演教师的角色,既巩固了所掌握的知识、锻炼了领导能力又激起了保持领先的斗志。小组成员们通过集体的努力取得了成果,能极大限度的满足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起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尤其数学知识有些很抽象,用语言是难以讲清楚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因此,营造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提高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主要前提。
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一句:“今天你真行!”对回答问题不够完满的学生讲:“你说的虽不完全,但再想一想会回答得更好。”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利于学生进步。而且一个风趣的比方或反诘,引起一阵笑声之后,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激发求知欲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追求掌握的知识和尝试解决新问题方法,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意义或有心理意义的学习应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应处于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要努力创设不同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内心有“我要学”的愿望。
例如: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制作“蓝猫”情境的投影片,让“蓝猫”给伙伴们分西瓜:有23个西瓜,要分给5个伙伴,每个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由于情境是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分4个,还剩下3个。这样通过创设案例情境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像这样类似的枯燥的计算,教师都可以利用数学游戏等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低学段如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