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差生成绩?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这一特殊群体,我们的教师只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用榜样去激励他们,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的方法。
以表扬为主,激发上进,让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差生实行“补偿教育”
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不如人,常常感到很自悲,在教师的面前抬不起头。因此,本人认为,要提高差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要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稍有一个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他们适当的表扬,对他们的进步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及时找他们谈心,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没有成果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没有体会到成功喜悦的人是不可能成材的。
但是目前在大多数的班级中,老师对差生的作业批发总是单纯地打上一个与一个的红勾,差生的成绩总是四十分或者五十分,甚至更差,所以,差生认为学习数学无兴趣。那么如何提差生的数学成绩呢?本人认为一个最有力的办法就是对差生实行“补偿教育”,通过补偿教学,激发差生的学习的兴趣,让差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地爬坡,事实上,差生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不是差生的智力有问题,而是教师没有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在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时,每当碰到差生,我总是采用补偿教学。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反复的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让学生在补偿教学中提高成绩,获得成功的喜悦。
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于差生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大多数的差生,除了个别有智力障碍的外,大多数的学生成绩差都不是由智力因素引起的,相反都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或是家庭因素,或是社会因素,或是周围的环境因素,或是动机因素,或是学习兴趣不浓,或是性格孤僻。因此做数差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引导差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不同的差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智力尚可,可他的数学学习成绩老是上不来,但是他做的玩具却总是具有创新性,后来我通过家访发现,该差生家庭条件差,父亲多年去世,母亲改嫁他人,他全靠一个多病的老奶奶来抚养,因此上课老是走神。后来我找他谈心,让他明确学习目的,让他明白: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学好文化是关键。并发动全校学生为他捐款,解决他家的实际的困难,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就这样,他在师生的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摘掉了落后的帽子,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2.怎样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
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一些定理性质的认识、抽象知识的理解,都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新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获得良好的直观效果,运用直观教具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用火柴棒先摆出10个正方形,然后再摆出5个三角形,并指导学生摆的时候从左边摆起,使正方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这时我问学生:“哪行摆得多呢?第一行的正方形哪一部分与三角形一样多吗?你们用手指出来,同桌再互相检查检查,然后画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多的部分。”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大都遵循“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新课改则要求我们教师做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因为只有师生积极进行互动、共同探求新知,才能互相分享、互相合作,从而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都主动地接近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声,并把自己的意见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是容易接近的、是容易沟通的。
开展游戏活动
丰富多彩的游戏是唤起学生求知欲,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之中的好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他们的观察力与注意力都有明显的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有意识地设计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识兴趣与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游戏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充分调动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有关内容时,我设计了“做钟面”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没有任何压力,因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质疑问难,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对不懂的地方,与别人不一样的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能力。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对新知识自觉地、主动地、多层次、多角度去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体现,即使是学生提出不是本课时教学任务的问题,也要采用鼓励的态度予以肯定。如在教学“比较2/3和3/4的大小”时,通常采用的是先通分后比较的方法。然而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不用通分能比较吗?”一石激起千重浪,我因势利导,让全班同学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通过积极地探讨、研究、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比较方法:
(1)同分母比较的方法;(2)同分子比较的方法;(3)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4)看谁跟“1”接近。 这样,学生通过质疑问难,掌握了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四种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新知的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自主探索情景,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离不开全体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能力,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4.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参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营造数学课堂良好心理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
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套用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从而缺乏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要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就要在导入新课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疑导入或趣味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时,可以给出问题:从万宁到海口的办法有多少种? 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纷纷讨论,热烈发言,将他们的发言整理出如下问题:(1)直接乘公交车到海口有一种,(2)可以乘出租车到海口有一种,(3)可以先到琼海,再到海口,有几种。更有趣的是学生说走路到海口,这也是一种方法,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愿意接受老师继续讲解这两个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因而对学习数学多了一份兴趣,明白了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和抽象的符号,就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给与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给与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学生就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为营造课堂氛围起到关键性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受挫时,教师应满怀鼓励和信任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
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的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治百病的良药”,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坚定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使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及时给与评价,充分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如何提高数学差生成绩怎样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