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时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经常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深钻教材教法,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故事,或以一个游戏思维的数学问题,情境图的引入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引发新课,使带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疑问又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这种新奇感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乐于猜迷语、听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运用猜迷语讲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孩子们猜“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但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的迷语,掌握钟表的作用后,教师再根据书上的四幅插图编一小朋友爱惜时间并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在初步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让孩子一边拨钟,一边讲述自己是怎样按时学习和生活的,这时孩子的兴趣盎然,纷纷举手,争着发言。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差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师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使练习有趣味性。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在设计练习时,穿插一些图画或线段图来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2.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一
创设开放问题情境,以趣激“活”
兴趣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设计一个好的情景的开放性试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同时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好的解决途径,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1)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老师提出:飞机、蝴蝶的形象与等腰三角形有共同点吗?请再举出几个具有它们的特征的图形,进一步讨论:这样的图形你认为美吗?若美,美在何处,鼓励学生分析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在教学二次根式定义时,老师出示图形:天下着雨,二次根号像房子,像0、0.5、3、50等这些数能在房子里躲雨;像-0.5、-3、-50等这些数不能在房子里躲雨。请学生分类讨论,然后得出二次根式的意义。(3)在教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动手实践,剪下观察、对折,或者测量分析得出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所对的边有什么特征。设计情景开放性问题最重要的是贴近生活,有趣味性,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程度。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投入学习探索中,合作交流,渴望得到答案。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不知不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巧设练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保证
1、练习设计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针对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练习,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如在秋游活动中,每个小组活动经费40元,这些钱如何合理安排?你一言,我一语,班级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氛围,大家积极参与思考,相互启发,提出十几种不同方案,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如口味、营养、实惠、合理、节约等方面叙述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在师生共同的评价中也渗透着思想教育。
2、设计开放题。开放题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强化创新动机,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设计开放题应注意: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和形式新、解法活的开放题。例如,“元、角、分的认识”中,设计:在一个盒子中有许多1分、2分、5分的硬币,一次只能摸出3枚,(1)最多摸到多多少钱?(2)最少摸到多少钱?(3)还可能摸到多少钱?学生通过猜想,出现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的精神。
3.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二
采用游戏活动法
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不稳定,有趣的东西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方法,通过不断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学生处于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之中,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完1,2,4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对背口诀已经感觉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 教师可以请九名学生上台来,让他们玩青蛙跳的游戏,全班同学边看表演边编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记住了口诀,学会了知识.
采用数学竞赛法
低年级小学生除了爱玩好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好胜心比较强,希望获得同学们和教师们的肯定. 数学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数学竞赛,通过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各种数学竞赛,数字比拼比赛、数字谜语猜猜看、数学运算比赛等. 以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最大潜能,使其全身心投入比赛过程之中. 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树立不畏挑战、勇于拼搏、乐观豁达、团结合作的性格品质,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多用表扬和肯定的话语
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特别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多受到鼓励与肯定,能够满足他们的自尊心,树立自豪感,进而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用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学生作业完成好时,可以画小红旗或小红花等. 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 当然,对一些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也应该委婉地提出批评,鼓励他们积极改正,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4.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三
利用试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产生一些困惑。要培养学生“试一试”的钻研心理,通过他们自我的钻研,来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想去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要学会去安排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去细细品读,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一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二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三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