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数学分层教学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5:04 阅读: 评论:0

1.如何做好数学分层教学

如何做好数学分层教学?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解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依据分层理念,实施分层备课、练习

分层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做扎实的工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目标可定为共同目标和层次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学生的需求。再抓住问题的本质,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的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梯度:形象直观的让C层生保证掌握,消化;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阶梯,使B层生吃得透;知识扩展性内容让A层生吃得饱。

灵活驾驭课堂,兼顾层次差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对B、C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完成书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练习;B层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性巩固练习和书中章节练习、选做题和拓展性练习;A层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这样配置练习,有利于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勤于跟踪辅导,缩小层次差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A层更优,B、C层变优,尽量缩小层次差异。所以尤其要注意加强对C层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要适时进行肯定。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耐心地指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以便使他们逐步提高。当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错误时,要及时纠正,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营造宽松愉悦的民主氛围,留给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只有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才会勇于探究。为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学生本位”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学中还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去探究、去发现。没有探究,就不可能发现;没有发现,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记得章鼎儿评课对学生活动进行了统计,其意见大致为:师生时间比为1∶1时,教师为及格;时间比为1∶2时,教师为好教师;时间比为1∶3时,则为出色教师;如果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几句话点到而已,则为特级教师。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求如此,学生自主参与的时间因课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认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活动时间应在25分钟左右。空间上应采用个人独立研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以及小组与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上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从不同材料的实际出发构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是接受与建构并存的,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学习既不是单纯累积的,也不是纯粹建构的,而是接受与建构并存的。它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有效应用不仅需要学生观念上的认同和理解,而且需要经过一定强度的训练,使之达到系统化、结构化、策略化和自动化的目的。 数学教学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时通过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即达到“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探究性的学习而言,这个“愤悱”的过程也许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去尝试、去猜测、去实验、去发现。但不同的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也应不一样,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材料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已同物理、化学一样,正在成为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如学习“一元二次函数”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在电脑上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画出函数图像,并不断改变参数(如变动二次项系数),观察记录图像的影响,进行验证、猜测、证明,写出实验分析报告。这种教学的步骤是:从实例出发―进行实验操作―分析验证、发现规律―提出猜测、假设―进行证明―完成实验报告。这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教学理念的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保持积极情感,唤起学生注意力

巴甫洛夫的实验证明了情感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的巨大作用:积极的情感增进它的作用;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压抑它的工作。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热爱学生,必须与学生有情感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想要有深入而亲切的交流,就必须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因为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亲近学生,“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沟通、拉拉家常,和学生做互动游戏,征询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情感、看法、自尊心等。学生被尊重,就有了被提升的感觉。否则,他们就会有被冷落的感觉,做小动作、搞恶作剧就成了课堂的常规项目。

在课堂上,教师具有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就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鼓舞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头脑中形成具有情感特色的记忆映像,并且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

优化课堂教学,减少学生分心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意识到学习是一种需要,才能以最佳的状态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下功夫,多设计一些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活动,都能亲身体验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课前准备好各种牙膏盒、礼品盒,教学时让他们分别拿着自己准备得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然后小组成员整理小组内发现的特征,最后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师生汇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还慢慢地让他们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2)教学形式多样,强化学生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维持在单调乏味内容上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对新颖、丰富、充实的内容,却能保持相当长久的注意。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如利用游戏、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低年级教学口算时,一般可以采用开火车、夺小红旗的形式开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引进一些相关的歌曲、韵律诗、表演等,再配上与内容相符合的动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二十以内进位加法时,配以有韵律的儿歌《凑十歌》,学生十分有兴趣。在学习“年 月 日”时,我为了提高学生的背记注意力,就教学生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加深他们对大月的记忆等,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4.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努力为学生创设竞争的课外环境

课外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索、思考,师生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积极共同创造竞争、协作、友好、宽松的课外环境,学生在课外环境中学习,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引导和启发。例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组织学生举办数学知识竞赛,开展数学游戏、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对数学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例如在上多边形课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给学生出一个思考题,12颗树每行种3棵,要种5行,应该如何种?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考,有的说那是不可能的,有的说把树劈开种,有的说按几何形状来种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最爱“开小差”的学生也积极地加入了讨论的队伍。通过讨论大家发现如果按多边形的形状进行种就会有很多种种法。

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杨振宁教授说过,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成绩非常好,但是毕业10年以后,在科研方面相差较大,科研成果比他们少很多,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非常强。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好的经验,多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扩展思维,开动脑筋,并让他们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例如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尽可能地一题多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和认识事物的独创性。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并且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得到增强,创造发明欲望就会得到激发。

如何做好数学分层教学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如何做好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