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现在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 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2. 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0.1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27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国外的“毕达哥拉斯算题”、“丢番图和墓志铭”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3. 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 “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4. 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矗 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2.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坚信每一位正常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的教师,才会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只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的教师,才会对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不用一种模式去培养坚持个性化教育;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发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形成结论、了解规律、发现真理,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启发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于教师、不盲从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的思维品质。教师应当构建探究式、合作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视角提出疑问。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通过联想、判断、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归纳出基本规律和学习方法,进行质疑,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数学兴趣教学
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小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善于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教学乘法估算时,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引入新课:山羊大伯开了个自行车店,生意很不错,准备向外招聘一名进货员。小熊和小猴都来报名。山羊大伯要他们每人去购进7辆自行车,每辆的价钱是298元,看谁办得最快。小熊赶紧拿起笔算共需要从山羊大伯那里领取多少钱去进货。而小猴灵机一动,马上向山羊大伯预支了2100元钱就去进货。一会儿而小猴的车已购来了,并交上了发票和找回的14元钱。而小熊才忙着从山羊大伯那里领取他算好所需要的2086元钱去买单车。最后山羊大伯录用了办事又对又快的小猴,小猴用什么办法做得又对又快呢?
再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可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教师马上判断出能被几整除或不能整除。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激起了学生探个究竟的心理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寓新于旧,稳定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内存联系紧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容易给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又无法克服,学习兴趣就会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因此,教学时必须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尽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才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寓新知识于旧知识之中,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便能起到突出重点,化难为易的效果,以此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时,先从整数除法导入。①如12÷3由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②可用线段图表示再如,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出示下列算式:1/4×4,3/5×5/3,6×1/6,4/9×9/4,让学生进行口算,引导学生发现其共同特征(都是两个数相乘,乘积都是1),从而得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刻,培养了探究精神,而且突出了重点,也分散了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自然也稳定了学习兴趣。
4.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减少随意性,增强计划性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是通过读书、练习、归纳和总结获得知识的。同时,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自始至终都作相应的参与和配合。就一节课来讲,学生有一个感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就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来讲,学生有一个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参与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深度和快慢表现不一,教师要真正放开,让学生去体验和认识,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但“自主”并不等于“自流”,任何形式的学习,学生都会存在问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辅导。
另外,结合全班学生情况,进行整体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练习,并核对完书后的答案(或教师在黑板上给出的答案)后,积极性很高,很兴奋,接受指导的心情很迫切。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此时要做到“精讲”,精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习题中的易错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网络化。随之还可以结合学生掌握程度,配备一些练习题,进行专项练习。
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
读数学书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要让学生反复琢磨,潜心领会,深入思考。同时,要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的方法。“粗读”,就是知其大意,找出不了解、但又需要细读的部分;“细读”就是要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公式和法则,掌握例题的格式,分析关键的字词、语句和符号标记;“精读”就是对内容加以概括、记忆,并用相关的知识做练习。待学生熟悉了这些基本方法后,辅之以读书提纲,由学生自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读书提纲:要根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炼出重点;要设计梯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给出提示,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学习第八章《分式》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提纲中可以提示:找出本节分数与分式比较的内容,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更准确地学习新概念,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思维方法,即比较法。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把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思维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等在提纲中提示给学生。仍以比较法为例,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的混淆和割裂现象,使知识连线成网。纵向,学生理解得深刻;横向,学生理解得广阔。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数学兴趣教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