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4:59 阅读: 评论:0

1.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把握教材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

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突出重点是高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时,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异分母分数加法;例2是异分母分数减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异分母的加减法。在讲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她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的算式的几种做法,并且讲练结合,使孩子很快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求法。

对例2,老师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所以教学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体会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然后再按照同分母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数学教学方法

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

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中,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动,学生看。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教师把学生当做简单的学习容器来灌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潜能得不到发挥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不应为了合作而合作,而应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了解合作学习进展情况,引导展开讨论,指导合作探究,及时鼓励有创意的见解,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就会达到形式与效果的统一的最终目的。

3.数学思维训练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教13-6=?时,先让学生用学具在课桌上摆一下、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样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上全身心地摆、算、说,出现了摆法不同、说法不同,但得数相同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操作探索,明白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

巧妙设疑,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现行课标教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课本中专门设置了大量的主题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例子,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实践、探究、讨论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

4.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一、融洽师生情感

爱是情感的本质体现,爱是情感的结晶。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则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有效的学习。如:有位好教师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板书了一道应用题后,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学生说:“请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解答出来?谁想的方法越多,说明谁的本领越高”。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思考,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对学生说出的各种方法,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师生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融洽和谐的情感之中,怎能不点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花呢?

二、恰当导入新课

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新课导入就在新旧问题之间架起一座“认知桥梁”,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新知,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出示3个问题:1.把4个同样大的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2.把2个同样大的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前两个问题学生运用整数除法的知识,迅速地回答出来。但是第3个问题,学生只能根据亲身经历或看见过的,说每人一半,还不能用具体的一个数来回答,此时学生茫然了,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矛盾的乐趣油然而生,这个时候进行新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会油然而生。实践证明,导课蕴涵着内在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对学生进行愉快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有益处。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求知欲和教材的特点,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小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任意说出一个数,然后很快得作出判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纷纷提出很多数,我对答如流。经过同学们的多次验证,准确无误,这时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疑问、促进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于是我向学生说明我是根据数的特征判断的。这样从学习的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把学生推到了主动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上来了。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思维训练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学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