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数学学导式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4:58 阅读: 评论:0

1.如何实施数学学导式课堂教学

如何实施数学学导式课堂教学?教学案导学中的各抒己见和反思是搞好本节课的结束工程. 各抒己见是小结、是巩固的过程、也是问题的延伸;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手段.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恰当运用学案导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能让学生体会探究知识的过程和乐趣, 充分发挥师生的共同作用, 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尽快从目前教师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 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 放在研究学法上, 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导学案. 传统教案教学存在课堂单向性的特点, 即以课本和老师为中心, 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课本知识讲得完美,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案是封闭性的, 是教师自备自用的, 学生没法参与, 在课前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意图一无所知, 只能被动上课学习.

而在现在的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深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弱而只看到自主意识强. 所以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关键,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因此,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式学案, 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 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捕获知识.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无形中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事半功倍.

转变教师备课方式

变教师的讲授为指导,变学生被动接受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 改变长久以来的引导错误和认识偏差. 老师给学生的任务和要求,实质上是必须完成的, 也就是说,学生是被动完成的,没有主动性可言. 因此, 怎样设计、设计好“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学习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案的改革, 就要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和会学,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设置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发散思维的容量, 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教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关系,促进两边活动, 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改变教师备课方式,就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和自学能力水平, 教学和考试的要求, 以新课标为依据, 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节课的助学方案, 即教学案. 要提前编写印制完成, 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 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 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 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 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 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 就可以先学习掌握, 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学案中用“各抒己见”栏目来鼓励学生在自学中, 有哪些可喜的进步和收获, 得到哪些体会和启发, 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不解与困惑. 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可以设计一个生动活泼的课件,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突出了学生个别学习或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变为启发构建,突出认识主体在构建中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即可进行整体教学又能个别辅导,从而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材施教,自由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利用媒体,教师可以系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据此调整教学安排,有效调整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学习空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些内容的教学,教师讲得再投入,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度过难关。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可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启发提问,组织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加法的含义。由于制作的CAI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设计新奇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堂课的开始就应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在七年级《平方差》这一节,可这样设计:同学们,你能在半分钟内口算出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吗?① 48×52,②103×97同学们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两个式子,想口算出结果,也有的同学在努力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半分钟过去,没有同学口算出来。这时老师说:“我可以在半分钟内口算出来,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第一个是2496,第二个是9991。我是如何算出来的?是不是老师聪明些吗?这时同学们争着回答:“不是,你肯定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方法?”这时的学生就产生了渴望掌握这种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和兴趣。

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

我们要改掉过去的“我讲你听”的上课模式,这样的模式易让学生厌烦,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讲学生听”。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在学生心理觉得:自己讲给自己听,要特别认真讲,也要特别认真听。这跟老师讲的意义不一样,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了参与的快乐,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

4.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1.创设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模式,改变学习氛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核心,一直是老师教、学生学,课堂气氛低沉、死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极度缺乏学习数学热情,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更加无从谈起。比如,一道应用题,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条解题思路,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以正确答案为中心,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解题思路,即使是错误的,也要正视学生的分析解答,一改传统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2.选取新颖有趣、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

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新颖、独特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策略

构建以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

以往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丝毫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清楚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创建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比如,可以巧用趣味性较强的段子来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发现学习的规律:一只小鸡2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一下掉水中.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规律来说2只、3只怎么说.这样学生能根据前面的样板轻松地说出2与3只小鸡时应该怎么说,随着小鸡数量的增加,学生们会开始独立思考n只小鸡有多少条腿,从而引出新课的学习,使学生透彻的理解相关知识点.

选择独特的教学内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程具有较强逻辑思维的特点,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此,就需要教师选择独特的教学内容,即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结合起来,并以趣味性的方式去呈现,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动手操作之中.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相关内容时,开始可以让学生从称橡皮的重量,到称椅子的重量,再到称同学的重量着手,一步步加深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利用称重的数据,能让学生开始去思考克与千克之间有联系吗?能够转化吗?这样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就会变成具体的数学知识,能使学生真正从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实施数学学导式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7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课堂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