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难点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4:56 阅读: 评论:0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难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关注小学数学知识的重难点的讲解,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矛盾和冲突,采用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和手段,化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数学教学方法。

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链接

在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重难点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地进行小学数学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体悟。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思考数学,真正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例如,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利息”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商量,让学生自己到银行存储5000元,并自己计算这5000元采用整存整取三年期、整存整取五年期的方式,分别应当获得多少利息?在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运用自己所学的“利息”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主动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场景和情境,化解学生在数学重难点知识中的认知矛盾,较好地适应小学生形象化思维的特点,从而较好地提升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效果。在讲解小学重难点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采用直观的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在自己动手动脑的操作实践之中,更好地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新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的概念本质、运算原理等内容。

充分运用转化策略,突破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新旧知识的串联,要使数学知识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脉络,运用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曲折难辨的数学问题直观清晰,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和策略,实现对数学问题的变换,通过对新的转化问题的思考和求解,从而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在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等计算公式都是重难点知识,可以采用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的转化策略和方法,将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从而较好地实现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较好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学生数学思考的空间,较好地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2.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善待“偏常”,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在美国》里有这样的一则故事,某次测验有一条题目与“对数(log)”有关,主人公不会作答,但在后面写下这样一句话:“log(原木) is fun.”由对数想到原木。老师改卷时,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大加赞赏,并以批语加以表扬。传统观念认为,循规蹈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上课时淘气顽皮、不守常规的学生让人难以忍受,其实,这些学生很可能创造性强、有创新能力,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奇怪”,恰恰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学生有意无意表现出的叛逆行为。

爱因斯坦、爱迪生就曾经因表现出类似行为而被赶出校门。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一定要认真分析,千万不要讽刺、挖苦,视为异端,一定要予以关心、鼓励,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从而形成师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融洽。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尽可能使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感到快乐和自豪;争取学生合作和信任,时刻让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学生犯错误,切不可作简单的否定,一棍子打“死”,扼杀学生思维火花、创新天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创新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创设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台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3.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史、数学家及数学趣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祖冲之求圆周率,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现二项式系数的规律得出“杨辉”三角形,比国外数学家巴斯卡发现这规律早的多,古印度国王重赏国际象棋发明者塞萨的故事,哥德巴赫猜想,非欧几何等等,这些都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掌握过归纳法之后,给他们讲一个“秃头定理”---任何人都是秃头的,并用归纳法证明如下:任取一个人,头发为n根,(nN)

(1)当n=1时,即此人仅有一根头发,显然是“秃头”的成立。(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当此人k根头发时,他是“秃头”的。则当n=K+1时,此人仅增加了1根头发,毫无疑问他是“秃头”的。即对n=K+1时,命题同样成立。综上(1)(2),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对于任意(n N)“秃头定理”成立。这个例子,引起哄堂大笑,大笑之余,学生会感到惊愕,为什么用数学归纳法,会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因此讲解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数学故事,采用贴切有趣的比喻,展示数学中蕴含的美;采用新颖的教具,介绍数学家的数学思想,进行适当的数学实验,展示出数学成果;提供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猜想等等,都有利于教学趣味的提高,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博学多才,大大地提高教师教学的魅力。

巧设实践活动,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创设导入情境能够激发兴趣,但一堂课仅靠开始时的学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方设法地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创设一些内容各异、难易有别的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学习“几何体的截面”时,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提前准备土豆、地瓜等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切割成正方体,并观察截面的形状。这种实践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自主探究的喜悦,加深对结论的理解。再如,学习同类项定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类项的内涵与外延,可以设计“找朋友”小游戏:在提前制作好的卡片上写上单项式,让学生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同类项,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丰富了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持久。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找准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乐趣。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针对销售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使学生身临其境,应用、理解销售问题中的相关概念和公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针对教育储蓄问题,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对其中的专业名词理解不透,可以提前布置实践性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学生到银行去体验储蓄的经历,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等专业术语的含义。有了亲身参与储蓄过程的经历,明确了各个专业名词的数量关系,在学习时就会事半功倍。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情感方面: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课内的具体措施有:

开始阶段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

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第一遍粗读: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第二遍细读: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难点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打造数学魅力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难点   小学数学   教学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