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生解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顺便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或者引导他们有这种发散思维的意识,对于他们进行自学以及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认真备新课程标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先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理解,要强化自身学习,做好备课工作,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就是备课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主要纲领文件,教师必须要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规定,要学习其中的先进教学理念,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来执行。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要将自身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等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一定要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要认真备教材
近些年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多次整改,教学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教师在课前务必要做好备课工作,要深入研究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研究透彻,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和重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纵观全局,做好心中有数,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师要认真备学生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对于学生的成绩影响较大。在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一切教学行为都要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师要认真备学生,不能在去想教师要讲什么、教什么,要思考学生想学什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开展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首要任务,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师要认真备教学设计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容易对小学数学知识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备教学设计,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做好这一创造性工作。首先,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依据,要加强对新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要能够吃透数学教材,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这样才可以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几部分,要针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能被外界因素所束缚。
2.小学数学教学一
采取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则重其道”,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以及个人魅力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新课改也鼓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教师一味传输的过程,也不是学生单独的接受过程,而是需要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协作,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深入学生中间,帮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大多心灵比较脆弱,教师的一个批评或者同学们的一个鄙视的眼神就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不足,由此也就会导致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关注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
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时候,教师—个无意间的赞扬或者赞许的眼光,在学生眼里,那就是希望!
3.小学数学教学二
需要教师做好课堂引导工作
我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首先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堂引导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也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习惯、发展素质的主要阵地。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 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上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其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需要教师做好课堂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策略,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其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不足,在面对自身的主体地位时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引导教学工作,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的主体特性,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教学的效率。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互动教学,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新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前上课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教师做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教学程序,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学生如何学论及很少,因而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单向交流模式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而现在的课堂教学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过程。
如果教学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面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预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所以,现代教学是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了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小学数学教学三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见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容易发生变化,比如某位老师表扬他一下,他就会对老师感激涕零、无话不谈,上课的时候自然坐得笔直,认真听讲,而万一又被批评教育了,马上就会对老师冷眼相对,上课时无精打采,东瞅西看。所以,如果教师向让课堂上生机勃勃,学生们都认真听讲,那么就必须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就是让学生喜欢。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认为应该是幽默风趣的,在课堂上会逗学生开心的,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有趣的,而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也不会言语鄙视或者公开批评,在生活中也愿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融入到学生们中间,倾听他们对教学的一些看法或者要求。
让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他们对老师不再恐惧,对学习不再烦恼。所以教师自己就要有一定的内在的知识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教师单单在课堂知识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的还有对学生情感的深入教育、对教学技巧方面的不断提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转变一些传统的观念,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做自己的责任。细分到小学数学来说,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多浏览教育方面的新资讯,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新要求。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实现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逆向思维是人的重要思维能力之一,特别是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很多知识的解答、思维需要运用到逆向思维,所以对于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就显得尤显重要了。记得有一次考试有这样的一个题目:()的1/3是2/3,居然有很多人不会做,或者是做错,但是在日常的练习中,2的1/3是(),很多学生都会做的,可见培养他们逆向思维在重要性。数学的知识不是单个的知识点,而是一个连贯的综合体,之前知识的学习后为以后的知识一步步打基础的,就如同建楼房,有了地基才能有第一层、第二层···所以学生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必须要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点,以免出现知识“塌方”。逆向思维就是指我们用非常规思路去想一个问题,日常我们都是按步骤地思考问题,就如同“因为···所以···”,而逆向思维要求我们要反过来想:“之所以···是因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全面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们常见的一道应用题:甲地到乙地共有150千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要多久才能到达?这是一个很直观的已知路程、速度求时间的问题。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逆向的思考:比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或者已知路程、时间求速度等等,让学生只做一个题目就可以练习多个知识点。
如何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小学数学教学一小学数学教学二小学数学教学三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