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指开放题,重视开放题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如:“在一个长方体木块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原来比较谁大谁小?”题目既没有告诉学生长方体有多大,又没告诉学生从哪里挖、有无挖透。因此题目的条件、解题策略、答案都是开放的,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发展奇思妙想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想象、奋力创新,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破”即突破定势,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它要求学生思维能够灵活变通,不拘一格。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它的内接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此题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计算得出半径的长度,只要知道半径的平方,用等量替代的方法就可以直接求出圆的面积。
2.数学教学方法一
要有“内涵”。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新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选择重点练习题、设置疑问、分析讲解、启发指导,都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防止无重点的满堂练,转移和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
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战”。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三是要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有收益。
3.数学教学方法二
创设情境时用好“铺垫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联系实际的情境下学习,能更有效的促进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例题的引入融入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式和计算结果,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更深层次理解和运用。
比如在二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在末引入例题前先与同学们讨论下有没有到商店购物的经历,在数学课上讨论课外的话题,同学们即感觉舒怪又显得兴致勃勃,纷纷回答有过这样的经历此时,同学的兴趣完全被事件所吸引,在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期待中,教师将一个生活情境的计算例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学生异日同声地说:“喜欢”,“那你们知道一箱牛奶有几瓶吗”,“18瓶”,“明明兄弟到超市准备购买12箱牛奶 (出示实物图),你能帮助他们算算共准备购买多少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的列出算式12×18=216, 12×18怎么计算呢?老师现在没有现成的办法,你们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将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购物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从而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计算学科的价值所在,激发起学生学好计算的热情。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有严重影响。
4.数学教学方法三
实习法是学生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6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